你是利物浦的忠實擁躉,會為他們近年不停的起伏憂心嗎?你在奧雲、朗尼初出道時驚為天人,會問句「神童如今安在嗎」?你曾日以繼夜地追看直播球賽,現在會選擇大賽才觀看嗎?你已經只是留意賽果,而非留意賽事本身嗎?
都說世事潮流互相牽動。在樓市有泡沫,股市有泡沫,科網有泡沫的同時,足球事業顯然也產生了泡沫效應。進入21世紀,地球愈來愈細小,泡沫四面八方湧來,成因有待學者研究。但真正關心足球的球迷難免覺得,現今的賽事彷彿受許多客觀因素規限,不及過往般精采。
足球事業也有泡沫效應
泡沫效應的最明顯指標,莫過於賽事太多;加上賭波熱潮的推波助瀾,與收益上升後帶來的大量直播,除了間接製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外,直接令所有相關人事都吃不消。
球員與教練吃不消,一方面備戰不足,另一方面容易疲倦受傷,早熟早殘,出現厭戰心態,極難維持穩定的出色表現。為了催谷狀態,濫用禁藥的問題於是出現;而頻密賽程造成的壓力,也令某些球星縱情聲色減壓,斷送了大好前途。不是說過往的球星全都潔身自愛,但賽程有透氣空間,較有機會作出調整。有野心的球會,為了應付頻密賽事,買入大量球員,除了在排陣上容易出現「星期美點」外,往往只會增加財政負擔。
球會增加了財政壓力,在擴軍與縮皮間進退失據,財務混亂時有所聞,其實也是吃不消;某些甚至債台高築,終於破產。為保在收益最高的級別作賽,或者謀求晉級奪標,賄賂醜聞應運而生。
球迷開始吃不消,令現場與直播賽事中,除非戲碼強勁,否則逐漸流失。一旦傳出造假醜聞,更會潑熄球迷的熱誠;意大利球壇便正飽嘗苦果。足球強國的足總其實也感吃不消。頻密的賽程令他們極難平衡會方與國家隊的利害。愈是兵力強大,國民期望愈高,表現也往往愈受影響;英格蘭國家隊是最明顯的例子。
刪減球隊數目有利發展
針對上述情況,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刪減目前的「地獄賽程」,讓球隊充分準備,讓球迷恢復期待。歐冠盃已率先改制,且屬高水平的吸引賽事,賽程數目已減無可減。歐協賽事今季改制後情況有待檢討,但由於各地參賽隊伍眾多,也不易剔除賽事的數目。而各地的盃賽都有悠久的傳統,且讓不同級別的球隊對壘,亦有特別的意義。至於國家隊,大賽前的分組賽不能不打,而備戰的熱身賽,亦已經不能再少了。
說到底,歐洲頂級聯賽,應進一步減低球隊的數目。目前的18至20隊主客循環對壘,確實太多;而榜末球隊的實力,亦往往令人不忍卒睹,減少3至4隊,並無不可。不過,改制令某些球會降回低組別,補償與安排的問題,卻要從長計議。
潘源良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