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曾蔭權借立法會特首答問會議之便,不但半透明地公布自己正準備參選,更趁機諷刺對手只講願景不講執行、只講開支不理收入。我聽了覺得好笑,寫紙仔給端坐那裏挨揍的梁家傑說:既然你有願景,他懂執行,你有開支,他擅理財,不如你邀他做你的FS(財政司司長),如何?簡直是天作之合。
梁氏接過看罷莞爾,摺好收入衣袋,怕閒人看到我的輕狂說話。後來主席竟然讓他提問,他就有板有眼,問他本來要問的文物保育。曾蔭權應料到他會有此一問,但仍禁不住神經繃緊。這一問一答未見真章,兩邊都沒有贏也沒有輸掉。傳媒似乎略感梁議員稍落下風,於是追問他為何不利用提問機會反駁煲呔,是否缺乏機智?
人皆以為大狀者,牙尖嘴利咄咄逼人之輩也,盤問被告:「有?抑或無?答!」像長毛議員那樣就差不多。其實慣於出庭的大狀最講究的是規矩禮儀,好比孔夫子教誨的君子,有為有所不為。梁家傑資深大律師是守禮君子,他認為議員利用發言權推進競選目的是abuseofprocess(濫用程序);不用他解釋我也知道。君子可以欺其方,好在他吃虧得起。
曾蔭權的全盛時代是當財金官員,職能就是守住錢關,部門要推進什麼新政策就得經過一輪財政審核及資源爭奪,多好的政策也會被無情轟掉,這是政府一貫的內部自律,也是審慎理財必須步驟,誰做特首都一樣。但從政者切勿本末倒置,要先認清方向目標,環境好,做多點,環境欠佳,分階段做。沒有願景,只求收支平衡,以為這就是目標,其實是沒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