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研究推算,現實生活中無法取得滿足感、選擇逃避社會的青少年高達18,500人;九成向該機構求助的成年人個案,學歷達高中或以上。其中一名取得博士學位的男子,感懷才不遇及找不到合適工作,七年足不出戶、蓬頭垢面,靠家人接濟度日。有人力資源機構坦言,持碩士、博士學位等高學歷人士,在就業市場反而輸蝕,他們較學士畢業生更難找工作。 記者:梁美寶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就本港隱蔽青年及成人進行研究,估計去年本港10至24歲的隱蔽人士高達18,500人。05年1月至06年12月已有187名隱蔽成人向該中心求助。中心深入調查23名成人個案,發現他們平均隱蔽年期達4.18年,當中五成人隱蔽期為三至五年,最長隱蔽期者則高達10年。
倚靠家人接濟度日
有關求助個案中,九成半為男士及屬高學歷人士,逾九成人學歷達高中或以上,當中逾三成人擁大專程度、一人具碩士學位,另有一名男子完成博士學位。
該機構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說,該名持博士學位男子年約40多歲,八年前從外地完成地理博士學位回港,多年來認為未遇上伯樂,一直找不到適合其身份的工作,七年前他終成為隱蔽人士,終日足不出戶,不願與家人、外界接觸,一直靠家人接濟度日。該男子半生人從未在社會工作。約四個月前,他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接受心理輔導。
應鳳秀坦言,不少高學歷人士均有感懷才不遇而變成「隱士」,當中不乏碩士、學士畢業生,部份人士正值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畢業,因經濟低迷,令他們缺乏就業機會及缺乏自信。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坦言,除了學術界及需要研究工作的行業,本港就業市場不需太高學歷的人士,「以商界為例,如果佢哋定咗請學士畢業生,一啲碩士生應徵都好可能唔請,若果有埋Ph.D(博士)就更加困難。好似請一個MT(見習經理),一般公司都係請大學畢業生,如果佢完成碩士、博士,都已經年近30歲,年紀畀我哋預定嘅老,都好難配合工作。」
周綺萍稱,許多公司寧願聘請學士畢業生,有關人士要累積到一定工作經驗,再進修碩士或博士課程,始對其事業有利。
乏自信過現實生活
應鳳秀說,隱蔽青年近年不斷增加,與港人揭瘡疤文化,只着眼別人的弱點、少讚賞有關,令部份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滿足感,因缺乏自信及不敢回到現實生活。她說,社會應投放更多資源協助他們重返社會,該中心屬全港唯一專責為隱蔽青年提供上門輔導的機構,惟它們只獲資助至本年7月,將面臨結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