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利誘」環保團體「轉軚」

地產商「利誘」環保團體「轉軚」

【本報訊】地產發展商一直未能「侵佔」濕地範圍,有賴本地的環境及保育組織堅守「防線」。地產商近年則開始打環保團體主意,與環保組織合作籌劃保育計劃等,企圖「利誘」環保組織妥協。有環保人士坦言,感覺近年有部份組織立場轉趨軟化,未如以往強硬。
現時替政府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前年曾與長實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豐樂圍發展計劃中協助管理濕地。米埔自然保護區經理楊路年接受查詢時表示,現時豐樂圍的魚塘屬私人擁有,逾半已荒廢,長遠來說,不但令養魚戶無以維生,濕地亦隨缺乏管理,生態價值大跌。
楊路年解釋,長實肯撥出95%濕地作保育用途,算是較罕有的做法,希望計劃為其他有意於濕地緩衝區發展的地產商,豎立一個良好榜樣。基金會的協助管理角色,是在首數年按照環評報告中的管理計劃指引,挽救現時愈見荒廢的濕地,在達到指標後,會交出管理權,讓濕地保育基金營運。香港觀鳥會副主席MikeKilburn指出,成立濕地保育基金不應規限於單一濕地,政府應考慮設立一個統一的濕地保育基金,管理全港濕地。有不願透露姓名環保人士則指,部份組織近年有歸邊趨勢,在敏感保育議題上接受更多商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