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買ELI怎分散風險?

衍生創富:買ELI怎分散風險?

單一及一籃子可贖回ELI佔整體可贖回ELI的比重相若,年息計算方法亦頗為相似。不過,仔細分析,若將同一筆資金分別投資在掛鈎股份、參考價、贖回價、年期均相同的單一或一籃子可贖回ELI,兩者的分散風險能力與回報將截然不同。
一籃子可贖回ELI與兩隻或以上股份掛鈎,其計息、接貨及贖回的方式,均與籃子內表現最遜色的股份為依歸。至於單一股份者,風險與回報只繫於一隻掛鈎股份。

「單一」勝「一籃子」

假設投資者有一筆30萬元的本金,他可選擇一次過投資於一隻與國壽(2628)、招行(3968)及工行(1398)掛鈎的一籃子可贖回ELI,或者分別投資於這3隻股份的單一可贖回ELI,而其他條款完全相同。從參考價和贖回價的層面來看,哪一組的風險較大?
如把30萬元投放在一隻一籃子可贖回ELI身上,到期時要3隻股份同時高於參考價水平,才能避免接貨。若各投資10萬元於3者的單一可贖回ELI,則到期時,接貨與否將根據3隻股份各自表現來釐定,只要部份股份高於參考價,已有效減低接貨風險。
同樣地,一籃子可贖回ELI在每個分派日時,要3隻股份同時等於或高於贖回價,整筆投資才能被提早贖回;反之,投資於3隻單一可贖回ELI,則只要個別股份在分派日觸及贖回價,便可取回有關本息,增加資金贖回機會。單一可贖回ELI在分散風險方面較一籃子者優勝,但兩者回報又如何?下周將繼續作分析。
註:數據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