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52年歷史 曾收容越南船民<br>芝蔴灣懲教所面臨清拆重建

擁52年歷史 曾收容越南船民
芝蔴灣懲教所面臨清拆重建

【本報訊】為解決監獄擠迫問題,擁有52年歷史、曾經是傷殘人士宿舍、男子監獄、越南難民營、現用作囚禁女犯的芝蔴灣懲教所或會被清拆,再在原址興建另一座更大的監獄。懲教署署長郭亮明昨日表示,有關計劃最快於2010年羅湖懲教所落成啓用後進行,現仍處於研究階段。
懲教署數字顯示,去年12月29日共收容11,472名犯人,監獄宿位有11,538個,在囚人口佔監獄宿位約99%。整體而言,迫爆監獄的情況近年已有紓緩,但個別監獄的擠迫情況依然嚴重,如僅得263個名額的大欖女懲教所,收容了481名女犯,入住率達190%。懲教署計劃在未來一年聘請280名員工紓緩人手壓力。

新址提供逾千名額

郭亮明說,重新發展羅湖懲教所的計劃將於4月展開,預計於2010年啓用,屆時可提供共1,400個懲教名額。他又稱,正考慮在羅湖懲教所工程完成後,拆卸現時位於大嶼山的芝蔴灣懲教所及芝新懲教所,再在原址重建,屆時可再額外提供逾1,000個懲教名額。
芝蔴灣懲教所於1955年興建,當時用作收容傷殘人士;1956至79年改為囚禁初次犯事、刑期不長的男犯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於七十年代在長洲慈幼修院教授哲學時,也曾到芝蔴灣做牧靈工作。1979至1994年,芝蔴灣懲教所用作收留越南船民。至於芝新懲教所是全港唯一的鐵皮屋監獄。此外,懲教署去年有51宗發現精神科藥物事件,較05年的28宗大幅上升,並發現當中九成個案是較易購得的藍精靈。

擁有52年歷史的芝蔴灣懲教所面臨清拆命運。

當年的保安司區士培(箭嘴示)探訪居於芝蔴灣懲教所內的越南船民。
《懲教署93年年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