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兇惡師奶責打幼子。孩子不知是不聽話還是功課成績不好,還穿着校服、揹着書包,遭母親狂扭耳朵、叱罵連天,引來途人好奇的眼光。
這等場面,如果限於小農式圍觀,則流於冷漠,如果像洋人一樣,抱打不平,大叫一聲「住手」,介入暴力,實踐保護兒童的人權天職,則又惹來該師奶怒目回罵「𠵱家係你教仔定係我教仔呀」之類,令人相當為難。
街頭教仔,不是不可以,只是喧鬧生事,阿媽高聲打罵,兒子又放聲大哭,街道之上,遠有地盤打樁聲,中有修路的鑽地機聲,近又添此兩母子辱罵叫屈之聲,很容易把路人逼得發神經。
兒子不長進該不該打,只是她兩母子的內政問題。只是為城市的噪音增值,替路人的耳膜增加威脅,卻是一個危害國際和平的外交問題,列強得以出兵維和,這個母親更加該打。
太平天國時代,首領洪秀全寫過一首「天父詩」,申斥跟隨太平天國的中國婦女,詩云:「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淨,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有喙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歡喜,八該打;眼左望右望,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這首詩,充滿廣東諧趣,嚴格來說,「十該打」雖然犯駁重複,例如「講話極大聲」,也就是「講話不悠然」,「講話不悠然」,也就是「躁氣不純淨」,可以三合一;然而今日讀來,仍富有很新鮮的時代意義:「講話極大聲」,不但師奶教仔,還有中國到歐美的旅行團,天王洪秀全想必是一個寧靜致遠的人士,對四周「講話極大聲」的厭惡,與巴黎LV店裏那個怒目服務遊客師奶掃貨喧嘩的法國少女售貨員的態度相同。
太平天國是「革命」的,還是殘暴的?中國政府認為「革命」,民間有學者認為是暴惡,但單看這首天父詩,列出的十該打,至少尚有七八條,到了今日,跟一本書的「可讀性」、一個計劃的「可行性」一樣,還有極高的「該打性」,尤其商場街頭,那些認定幼兒頑劣該打的兇惡師奶,因此太平天國的一些理論,還是很進步的。
孩子不聽話該打,高聲打罵幼兒的師奶更該打,有的母親真是天生的乞人憎大王,因此,廣東話的那句「×你老母」,其實像「天父詩」一樣,有時也很有智慧。不管他政治鬼佬的什麼正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