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多失修淪為鼠竇

古蹟多失修淪為鼠竇

【本報訊】政府前日公布的歷史建築物名單,大部份屬首次曝光,但記者發現不少建築物未有得到適當保護,或長年丟空淪為蛇鼠窩竇。部份歷史建築物的業主因經濟困難無錢進行維修,令失修情況不斷惡化。
位於灣仔船街的南固臺,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屬第一級歷史建築物。香港旅遊發展局曾向遊客推介南固臺為灣仔區特色旅遊景點,但附近街坊表示,合和集團於八十年代末收購上址後,因為MegaTower發展項目未能去馬,上址多年來一直重門深鎖,更一度成為癮君子聚集地。記者昨日隔着生銹鐵閘觀察,大宅內的裝修已非常破舊,並有老鼠為患。
距離不遠的船街18號唐樓,屬第二級歷史建築,但如今卻在市區重建局的地盤內,被棚架與紗網團團圍住,途人經過根本不可能察覺其存在。市建局另一重建項目、皇后大道東186至190號的三幢兩層高唐樓同屬第二級歷史建築,但年前被收購後至今仍然空置。
黃竹坑新圍的舊民居,是第二級歷史建築物,現時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管理,但村民周先生稱,該間村內最歷史悠久的古老大宅,政府自從將大宅收購及重新修復後,一直不肯開放給村民與遊客參觀。古物古蹟辦事處解釋,原先配合發展的黃竹坑公園計劃擱置,處方仍在規劃舊民居的用途。

滄海遺珠包括政府總部

事實上,部份歷史建築物因年代久遠,在業主沒有資金保養下,失修情況日趨嚴重。汝洲街269號與271號兩幢三層高唐樓,屬第二級歷史建築物,但樓宇已經相當破落。在上址居住了30年的謝婆婆說,居所每逢下雨便漏水,第二級歷史建築物的榮譽並無帶來好處。
可持發展公民議會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除了未有完善政策保護古蹟文物,今次公布的歷史建築物名單也有滄海遺珠,包括滿載香港人集體回憶的皇后碼頭,還有富殖民地色彩的政府總部建築群及荷李活道舊警察宿舍。

屬二級歷史建築物的船街18號,如今在市建局的地盤內被棚架及紗網重重包圍。 區民傑攝

未開放
黃竹坑新圍舊民居多年前被政府收購及修復後,至今仍未開放,市民只可看到屋外精緻的裝飾。

黃竹坑新圍舊民居多年前被政府收購及修復後,至今仍未開放,市民只可看到屋外精緻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