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英中地位 自決教學語言<br>英華書院擬明年轉直資

為保英中地位 自決教學語言
英華書院擬明年轉直資

【本報訊】多所英文中學因擔心新教學語言指引導致喪失英語教學權,紛紛轉為直資,深水埗一條龍學校英華書院連同附屬小學,也擬於明年9月轉制,以保英中地位,目前已進入最後諮詢階段。在112間英文中學中,有9所已經或將轉為收取較高昂學費的直資學校,勢令窮學生更難享英中教育機會。記者:梁美寶倪清江

新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列明,官立和津貼中學若要在初中以英語教學,須持續取錄85%適合以英語授課的學生,首批未達標的英中會於2010/11學年「落車」。一條龍英中所需取錄的合資格新生,比例雖只要達75%,但英中仍不放心,轉直資則可自決教學語言。

學費或每月2000元

英華書院於上周四及今日分別舉行學校發展諮詢會,有出席諮詢會的家長李太表示,校方計劃小學部多以英語教學,加上為免適合以英語授課新生比率不能達標,故此在會上表示擬於明年轉為直資。
李太說,校方提出日後每月學費2,000元(即每年2萬元),有經濟困難學生可免學費。出席家長均不反對轉直資,只擔心日後幼子不能再直接入學。
英華書院校長李志華表示,目前仍屬諮詢階段,校方會視乎家長意願及待本月校董會開會後,始決定是否正式轉直資,學費和何時轉制均未有定案。英華書院原於九龍塘牛津道,03年搬入「貧民區」深水埗新校舍,並開辦附屬小學,結成英文一條龍學校。
已經或將轉為直資的9所著名英中,大都屬於22所傳統名校(見表);另一傳統名校喇沙書院和官立英中英皇書院等,也在研究是否轉直資。加上所有有附屬小學的中學,最遲須於2012年決定結龍或脫鈎,勢將再出現一股轉直資潮。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出,直資學校雖然有提供獎學金予清貧學生,「但佢哋會有心理適應問題。」他促當局檢討直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