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基會料人口老化損財政<br>港GDP增長降至5.5%

國基會料人口老化損財政
港GDP增長降至5.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對香港的評估報告,指港府財政面對人口老化的壓力愈來愈大,同時收入持續波動也須處理。報告預計,老人依賴程度,於2030年將較現時增加一倍,若現行醫療體制和財政政策維持不變,於2030年,本港公共醫療開支上升導致的財政虧損,將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0%,到2050年,虧損更會升至相當於GDP的50%。

【本報訊】國基會的報告指出,本港若提高強積金供款率5個百分點,並將所得款項,全用作醫療開支用途,情況應可受到控制。

增長視乎與內地金融融合

報告認為,加強香港在直接融通內地儲蓄的角色,是香港繼續保持金融中心地位的成功關鍵。香港的中期增長,主要視乎能否妥善處理及擴大與內地金融融合,以及能否成功抵禦來自區內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壓力。報告讚揚港府,努力與內地有關部門協調,利用香港先進的金融基建,改善內地的資金融通,從而使兩地受益。最近有關內地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建議,正是有關協調合作的好例子。
國基會預期,本港經濟增長會由去年的6.8%,放緩至今年的5.5%,隨着勞工市場緊張及租金因應較早前物業價格上升而作出調整,預料通脹會稍為加快,去年估計約2%。至於經常賬順差,會因外部需求轉趨平穩而收窄。
報告又預計,06至07年度,港府將錄得略高於GDP0.5%的盈餘,並相信目前政府財政的穩健性所面對的風險很低。國基會歡迎,政府善用目前有利的經濟環境所提供的空間,專注改革醫療制度,以及就擴闊稅基的方案諮詢公眾。對於財政收入不穩定的情況,報告注意到公眾對商品及服務稅的強烈意見,而港府會繼續就擴闊稅基的其他方案諮詢公眾。

透過外滙基金減收入波動

該會建議,可考慮其他減低收入波幅的措施,例如研究如何透過與外滙基金的安排穩定投資收入。報告重申,支持政府承諾維持聯繫滙率制度。
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說,港府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協調,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計劃,以及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範圍。他指出,中國擁有兩個金融體系,體系之間應有互補、互助及互動關係,令內地及香港能發展出更具規模、更完善及更有效率的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