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花園修完,輪到故宮大修,太和殿用一塊大布幔圍起來,印着太和殿的一幅彩圖,疑幻疑真得很有趣。
《國家地理雜誌》頻道介紹故宮,雖從明成祖登基講起,說故宮有九千九百間房,旁白提示,所謂ForbiddenCity,就是平民錯走進去一步就格殺的意思。
外國人述說故宮,不離渲染中國帝皇的恐怖感,西方觀眾看故宮,永遠只站在門檻看,例如太和殿,英文譯為TheHallofSupremeHarmony,但「太和」的這個「太」字,根本沒有英譯。
故宮的哀愁,西方人士無論何等「漢學家」,都不會感受其中的細節。例如明清兩代皇權之迥異:明朝黑暗霸道,清初則開朗圓融,清中則方正鎮守,到了清末,則又昏瞶黯盲,故宮積澱了五百年的層次,外國遊客來到坤寧宮,只知道這是「一個中國皇后」上吊自殺的地方,他無從領略《帝女花》裏劫火焚城的一幕,要追隨崇禎皇帝的足跡,李自成攻城之夜,崇禎如何披頭散髮,提着寶劍,從亁清宮一路嘶喊着奔跑過來,在坤寧宮的正殿裏周皇后懸樑的屍首在半空中搖晃,在這裏,崇禎一手斫掉了長平公主的臂膀。
遊故宮的這一段,務必要踏着崇禎自殺前精神錯亂的這一條短短的路線,方始與中國歷史的鬼魅相遇,讓滿城的火光和叫喊融入血液,在英文裏,這叫做Lostinatrance。
然後是養心殿。香港清裝電視劇裏常搭起養心殿的布景,不但殿柱的對聯亂寫,殿匾的「正大光明」也不對。清代皇帝辦公,多在養心殿,住在殿後的廂間,養心殿內的橫匾是「中正仁和」,「正大光明」其實在亁清宮。
今日故宮的養心殿,按慈禧年代擺設,殿側另有垂簾聽政的一室。外國遊客在殿外隔着玻璃望,望得出什麼名堂?中國上一代人看養心殿,還隱約看得見久病的咸豐坐在正中,殿內的青石大磚,站立過肅順、端華等六個顧命大臣,一干人心憂如焚,遊故宮,看的不是空空的擺設,看的是鬼,那些鬼影,比宮中的文物好看。
外國人看不懂故宮,如果讀過點書,中國人卻必看得懂梵爾賽宮,梵爾賽宮裏的鏡廳,大革命時代暴民衝進來,王后瑪麗安東妮,從廳中的一條秘道慌張逃跑。中國的歷史比法國深奧,因此故宮比梵爾賽宮也深奧許多。
遊故宮,缺乏可以同遊的人。如果可以從古人中選擇遊伴,導演李翰祥和作家高陽是同遊故宮的理想人選。有這兩位大師同遊,當是一生的至幸吧。但這兩位故宮專家,今日也成了故宮的鬼,青史餘燼,淚眼不忍看,人生的遺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