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陸羽飲茶,大陸T赫然在座,T兄七八年前遷居大連,一年返來香港三幾次,每次都到陸羽見吓班老友。此日氣溫十零度,左丁山着毛衣兼西裝,大陸T只着恤衫一件,俾佢話:「好凍咩,着咁多衫㗎?」點同呢,大連氣溫在零度以下,大陸T習慣咗,梗係話香港唔凍啦。
大陸T原定星期四返大連,但因大連大霧,機場關閉,返唔到去。據《文匯報》講,中國有四大「重霧深鎖都市帶」,分別係東北平原(哈爾濱、長春、瀋陽、丹東、大連),京津冀(北京、天津、石家莊);長三角(南京、上海、寧波、杭州、無錫)及珠三角(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今年大霧特多,華北交通告急,大量乘客滯留機場。
大霧係天氣現象,但中國因為到處污染,大霧與灰霾(音迷或埋)分唔清。香港天文台刻意美化空氣污染,故意用一個術語「煙霞」,唔似內地咁用「灰霾」嚟描述同一現象,即懸浮粒子滿天,遮蔽天日。廣東省專家話,「霾」主要由平均直徑只0.31微米嘅細粒子大氣溶膠組成,「霾」不但影響視野,更加可以透過呼吸系統進入我哋嘅肺部,再進入靜脈,危害人體,引發鼻炎,支氣管炎,甚至誘發肺癌。
聽見「灰霾」呢個詞,警剔性容易提高,聽到「煙霞」喎,小記者G話,令佢記起中學時代讀瓊瑤小說《煙雨濛濛》,甚有詩意,而且浪漫。可惜呢,中環路邊監測站嘅空氣污染指標日日偏高,朝早六點冇幾多汽車入中環,指數已經去到偏高水平,明顯與汽車排放無關,如果抬頭望天,灰濛濛一片,呢啲係「煙霞」?小記者G話咁真係莫名其妙。香港天文台唔改「煙霞」兩字,左丁山以後唔理得佢咁多,一於用「灰霾」,橫掂所有報紙都用蓋茨唔用基斯咯,用「灰霾」更加政治正確㖭。講番大陸T,佢話如果大連機場繼續唔掂,佢可能飛上北京,再搭火車回家慰妻喎。佢唔講我哋都唔記得咗,佢已在大連成家立室。香港男人上到去,幾難唔向東北佳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