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官像法官般手執小木槌,卻不一定正經嚴肅。曾在世界各地主持拍賣會的賀拜恩(BrianHodgson)說,本港拍賣會多採用英國模式,過程緩慢優雅,如蘇富比、佳士德及港府地政總署;在美國,拍賣會是平民假日購物及看熱鬧的聚腳點,氣氛較輕鬆活潑,拍賣官連珠炮發,最短一分鐘便「扑槌」成交。
曾主持拍賣碧咸球鞋
在香港主持拍賣不用領牌或註冊,英、美及內地則需考取專業試,經營拍賣行也受法律所限,例如內地規定拍賣官不可抽佣逾10%。賀拜恩現為美國國家拍賣官協會成員,須遵守該會專業守則。他曾主持多項慈善拍賣,包括成交價2.7萬港元的碧咸球鞋、香港澳洲國際學校的一天校長資格,「成功競投的家長就讓子女做一天校長,可以宣布全校不用交功課!」
早前拍賣山頂地王競爭激烈,新鴻基地產代表叫畢最後一口價時,南豐代表再度舉牌出價,但拍賣官未察覺而扑槌成交,有人指最少令庫房少收2,000萬元。Brian指出,若扑槌後才發現有另一買家曾舉手出價,拍賣官有權讓該兩名買家繼續競投,「這不牽涉法律問題,是錢的問題,大前提是讓拍賣品以最高價錢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