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耆英 - 邁克

科幻耆英 - 邁克

《發條橙》沒有變得雞皮鶴髮,教人嘖嘖稱奇。把場景設在未來的影片特別容易衰老,美指幻想中三十年後的模擬城市稀奇古怪,事到臨頭往往得啖笑,飛天遁地的交通工具遠比預測發達,時裝也沒有墮落到人人穿銀色護身罩。舉實例傷感情,但慳水慳力:杜魯福的《華氏四五一》和阿倫雷奈的《我愛你,我愛你》,便是老得不那麼優雅的科幻耆英,未來世界觀接近塑膠方塊砌出來的真實,鬆弛到隔日打Botox都覓不回青春。
與前輩經典相比,它拍得住費士朗的《大都會》──在電影視覺效果美術界,沒有比這個更崇高的讚美了。我甚至認為較眾口譽為寇比力克科幻傑作的《2001太空漫遊》難得,因為鋌而走險。太空船艙的設計只要盡量抽起繁瑣細節,狠心將溫度調到冰冷極限,那便雖不中亦不遠;和觀眾息息相關的可見將來,風景線走得比時代快之外要有現在的影子,預言的客廳睡房超前但不能無厘頭,講究的是天馬行空與歷史的互補和平衡。拼貼新和舊,在舊日廢墟中添上未來元素,不能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必須是基礎穩固的重新發明。它漂亮演繹了「後現代」這個濫用的建築名詞,並且生動示範revamp的無窮可能性,美學與哲理合為一體,怪不得長生不老。
品味數十年如一日前衞的倫敦,也委實是全世界少數擔當得起這種摩登打扮的都會,除了它只有紐約,披上瞻前顧後的太空裝氣質完全不失禮。故事如果搬到羅馬巴黎莫斯科,布景道具的意義將完全失去,遑論文化迥異的香港東京夏威夷。城市沒有那樣豐厚多元的回憶,不會有那樣綺麗淒艷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