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6歲的季羡林,與香港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齊名,向有「北季南饒」之稱。中國官方新華社去年報道溫家寶看望季羡林時,曾這樣介紹季老的「江湖地位」:「季羡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他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暈了吧?甚麼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很多人連這些名稱都沒聽說過,遑論聽、說這些語言了。不過,季羡林可不是盡講這些沒幾個人懂的語言的,他為人幽默風趣,他的散文、隨筆中,不乏傳誦一時的雋永之句,著有《留德十年》、《清華園日記》、《人生絮語》等文集。
嘲會議冗長對不起漢語
會議多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季羡林嘲諷發言者多對不起漢語簡短的特點,他開會時常是「半個耳朵完全能掌握」,邊聽邊考慮文章寫作、資料搜集,甚至說:「我可以開一門『開會學』,我可以寫一個幾十萬字的講義,可以開課招研究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