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擬關本港辦事處

廠商擬關本港辦事處

【本報訊】中國開放銀行業市場,容許外資行於內地註冊,令本港銀行紛紛加快國內拓展步伐。但新發展卻衍生新問題,有從事低增值生產業務的港商指出,連金融服務也「回歸」,香港辦事處再無利用價值,會考慮關閉,以節省成本。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李月亮說,國內向外資開放金融業,對本港社會的衝擊很大,因為不少廠商在港的辦事處,主要利用本港銀行業務作貿易融資,兌換外國客戶信用狀收款也較方便,若果外資銀行國內分行也可處理,香港辦事處再無存在價值。該會不少會員已萌生念頭,未來或將香港辦事處關閉,以節省開支。他說,廠商在港辦事處的工資支出,一般佔整體成本8至15%。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對此未盡同意,他說,國內才剛開放外資銀行業,要發展至全面服務,相信仍需一段時間,是否能全面取代本港金融服務,要數年後檢討。香港除為廠商提供貿易融資服務外,在搜尋世界資訊、與全球聯繫及展覽上,也較有經驗和方便,有利港商作市場推廣。另外,在設計、市場策劃、作為國際市場橋樑角色方面,香港仍有一定優勢及其獨特功能。至於那些從事低增值只作來料加工的廠商,他指,若不轉型升級,前路將更難行,遲早淘汰。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預料,隨着國內對外資開放銀行業務,本港部份貿易融資業務有機會流失往國內,本港銀行面對的競爭將加劇,不過本港銀行已習慣從競爭中鍛煉,而且國內金融市場會愈做愈大,港資銀行也可從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