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清平縣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系;師從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選修陳寅恪的佛經繙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和朱自清的陶淵明詩等課程
1934年:獲清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回山東任濟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
1935年:被德國哥廷根大學錄取,師從梵文權威恩斯特·瓦爾德施米特(ErnstWaldschmidt),學梵文、巴利文和佛學。
1941年:獲博士學位。從西克(EmilSieg)學吐火羅語、《十王子傳》、《大疏》、《梨俱吠陀》
1946年: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
1956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1967年:文革開始後受迫害,下放農村勞動
1973年-1977年:繙譯完成200多萬字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1978年:復出,續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後任北大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2003年:因病入住北京301醫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