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隆地產(101)執行董事吳士元的投資策略,獨沽一味單買樓。他強調並非因為自己做地產才這樣說,原因跟他的背景有關,「香港人只識兩種投資,一係炒股、一係買樓,我舊時喺交易所做,為免瓜田李下,所以只會買樓。」他的物業遍布歐、美、東南亞及中、港,透過地域分散投資風險,投資原則只有一項──長遠穩賺。
會計師出身的吳士元,曾在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他亦承認習染了會計師的作風,投資策略保守,只識買樓,「其實我自細就好保守,細個玩大富翁輸咗都好唔開心。」
正如吳士元所說,香港人最愛炒股及買樓,他只買樓不炒股,除了由於保守,亦因曾經在聯交所財務科及上市科任職超過5年,「當年買股票要申報,而且若果我次次買股票都贏錢,人哋點都會有懷疑,瓜田李下,所以一直冇投資股票。」
買樓長揸冇衰
至於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來自新舊老闆所贈的認股權,包括恒隆及佐丹奴(709),其中恒隆地產及恒隆集團(010)的股證尚未行使,「最近我又獲分認股權,在恒隆(集團)第一批認股權的行使價是5.87元,現時恒隆股價已差不多19元(至上周五收市價為22.8元,漲2.9倍),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投資。」
吳士元說:「無論喺任何市場,投資物業長遠一定好,即使樓市經過97、98年最差時期,至今都一定已經返番本。」這句說話對部份業主可以成立,但對於一班97年摸頂入貨的樓蟹,捱到現時可能只是稍為鬆綁,所以即使買樓冇衰,但都要識得何時入市,及買哪類物業。
就好像恒隆經常被分析員批評作風保守、推盤緩慢、投地欠積極,但令恒隆主席陳啓宗驕傲的,正是95至97年地價飆升時沒有買地,至99、00年才大舉以低價購入大批地皮,並在近兩年趁樓市小陽春時分批出售。他說個人買樓與恒隆投地、賣樓的政策一樣,是用肌膚接觸市場,掌握市場脈搏。
對於香港樓市走向兩極化,他並不完全認同,「買樓是投資而非投機,豪宅數量少,並非普羅大眾可以買,價格不能作參考;至於普通住宅樓價不會大跌,自用的話覺得啱用就可以買,在不同地方置業,只有一個宗旨,就是作長線投資。」
按揭放大回報
雖然投資策略保守,身家豐厚的吳士元每次買樓都是借按揭,「用槓桿原理將回報放大」,但他都是先積儲後置業,一切量力而為,現時名下只有君臨天下仍需供款。至於他在世界各地的多項物業,部份放租,回報則各有不同,像加拿大的物業起初僅2至3厘,但隨着物業升值,租金回報亦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