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迹香港三年的綠海龜轉戰東部海岸,再度搶灘,繁殖買少見少的新一代小龜。漁農自然護理署去年底接報,在西貢大浪灣發現大批綠海龜龜蛋,把牠們送到實驗室孵化,成功孕育出60隻可愛小龜。綠海龜是極度瀕危生物,重現香港殊不容易。
計劃棲息公園展覽館
去年11月底,一群露營人士在大浪灣露營期間,在沙灘上看見一大堆龜蛋,立即通知漁護署。龜蛋數量達80多枚,漁護署人員到場後,小心翼翼把龜蛋撿走,送到實驗室讓小龜孵化。由於當時大浪灣風浪較大,漁護署決定暫時託管小龜,等今年5月夏季來臨,才把小龜送回大海。
該批龜蛋並非全部成功孵化,當中有20枚胎死蛋中。孵出的60隻小龜,現交由海洋公園及濕地公園照顧。兩個公園正計劃,在送回小龜返大海之前,安排牠們棲息於公園的展覽館內,讓公眾可以一睹綠海龜的可愛模樣,並藉此宣傳保育這些瀕危動物訊息。
今次發現,無疑是對保育綠海龜工作的重大鼓舞。有文獻紀錄以來,綠海龜只曾在港島石澳附近的大浪灣和南丫島的深灣產卵,石澳大浪灣的一次是在七年前,此後再無紀錄;至於一度認定是綠海龜常到的深灣,最近三年都沒有牠們蹤影了。西貢大浪灣是首次發現有綠海龜產卵,但漁護署人員並不感到很驚訝,因為根據村民的口耳相傳,以前香港整個東部及南部水域沿岸,都是綠海龜的產卵地。
這60隻小龜最終有多少能順利成長,難以估計。雖然母龜每次可產下一、二百隻蛋,但據統計,每1,000隻小龜,只有1隻可以生存到成龜階段。大自然及人類對小龜帶來非常嚴峻的考驗,牠們出世後,要從沙灘自行爬出大海,其間可能被蟹兒捕食;出到大海,又可能被魚網撈捕。
母龜重返出生地產卵
世界保育聯盟(IUCN)在2004年的調查指出,近三代母龜上岸產卵的次數,已大幅減少48%至67%。綠海龜記性很好,牠們會記得自己的出生地,當雌性綠海龜長大後成功交配,牠們會返回那裏產卵,孕育下一代。有緣的話,20至50年後,香港人可能會重遇今次在大浪灣誕生的綠海龜。記者:蔡元貴
綠海龜小檔案
學名:Cheloniamydas
存活狀況:極度瀕危
分布:熱帶及亞熱帶海洋水域
特徵:成年綠海龜殼呈黃綠或深啡色,長約70至150厘米,體重約200公斤,也有紀錄逾400公斤
糧食:以海草及藻類等植物為主
曾在港產卵地點:石澳大浪灣、南丫島深灣、西貢大浪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