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中資股不宜盲目高追

投資名言:中資股不宜盲目高追

回顧2006年,中資概念股成為了國際投資者的焦點所在,本港H股指數及上海A股指數於分別上升94%及131%。刺激紅籌H股表現屢創新高的原因包括: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及中國快速經濟增長的憧憬刺激熱錢流入、內地A股市場上升帶動在港上升的中資股表現、企業稅務改革,以及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再度加速,這些因素將繼續成為中資股於2007年的投資主題。

由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龐大的貿易不平衡令市場預期人民幣可能進一步加快升值,從而刺激熱錢流入。外資對中國大型企業於過去數月公開招股活動的積極參與,以及美息與港息差距收窄的趨勢,正好說明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強勁需求。
就投資渠道而言,外國機構投資者除了投資在港上市的中資股外,同時亦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內地的B股市場、經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配額購買A股股票,以及在港上市的A50中國基金(2823),來參與內地的股票市場。
由於B股市場的成交量及市值較低,外國機構投資者對參與該市場一向並不積極。至於A股市場方面,QFII配額制度自2002年實施以來,截至執筆時,在52間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中,有44個機構投資者共獲得90.45億美元的投資額度,這相對上海及深圳A股市場合共約9000億美元的市值來說,外資經QFII對A股市場的直接滲透其實相當有限。

A股H股難套戥

因此,在港上市的A50中國基金便成為外國投資者參與內地A股市場的主要工具之一,該指數基金於2004年11月推出,並參考富時新華中國A50指數,截至執筆時,A50中國基金累積上升172%,而以港元結算,富時新華中國A50指數只上升122%,這正好反映外資對中國股票的需求是如何殷切,而甘願付出如此高昂的溢價。
近期市場將國企股炒上的另一「理據」,是內地A股市場的大幅揚升,令本地國企股似乎存在上升壓力。我們對30多隻於香港以及內地A股市場上市的股票作出比較(見附圖),截至2006年年底,這30間企業A股較H股的市值加權平均溢價約為19%,與2005年同期接近。
由於參與上述兩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並不相同,資金難以自由往來,所以傳統套戥基本上難以進行,這亦是兩地股值存在差異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們認為,A股帶動H股上升的現象,是出於心理因素大於基本因素,當中無疑已滲入了不少投機成份。

外資取向成關鍵

經過過去數個月以來的大升市,在港上市的中資股已累積了相當的升幅,PE及市賬率均高於過去3至5年的平均水平,雖然中資企業的盈利前景仍然良好,但是由於過去一年,中資股的上升主要受外資帶動,因此環球投資者對承受風險的取向,將成為中資股未來12個月表現的一大變數。
我們建議,一般散戶現階段不宜盲目跟風高追入市,可考慮以一籃子中國或亞洲股票基金組合,或以分段的形式入市,整體中國股票比重亦不宜超過投資組合的兩成。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