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飯盒菜量未達標<br>較衞生署建議少兩成

學童飯盒菜量未達標
較衞生署建議少兩成

【本報訊】食肉獸「從良」,由午膳飯盒開始。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參與推廣進食蔬菜計劃的小學,學童進食蔬菜量上升,但仍然低於衞生署的指引。負責研究的學者鼓勵家長以身作則,減少外出用膳,在煮食方法上多花心思,扭轉學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記者:張嘉雯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追蹤了10間參與了「五彩蔬果計劃」的小學、547名留校午膳的小四及小六學生,量度67款學校飯盒內的五穀類、蔬菜類等食物份量,以及學生膳後剩餘的食物重量。
結果發現,與2004年比較,飯盒內的高脂及高鹽食品減少,蔬菜量增加至接近71克,但仍較衞生署指引建議的90克少逾兩成;學童進食蔬菜份量則提升七成四,但仍然較衞生署建議的份量為低。
中心亦調查了2,954名學生及2,337位家長,發現學校在參加計劃後,校內學生和家長每日進食的蔬果略有增加,但進食足夠份量的不足四成,至於零食,如汽水、雪糕、杯麵、糖果等,進食份量則減少。

小農夫愛上吃菜

今年念小六的玉珍,去年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小農夫計劃,在校園內種植辣椒,多了機會接觸農作物,亦間接愛上吃蔬菜,其後發現,過往跑步喘氣的情況已有改善,「腸胃會開胃咗,因為食咗蔬菜,幫助排泄,咁胃口都會好咗。」
根據衞生署去年發出的小學午膳營養指引,小四至小六學生午膳應食用不少於200克五穀類、不少於90克蔬菜及約60至100克肉、魚、蛋及豆類。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李大拔認為,要決心改變學童飲食文化,家長要減少外出用膳,亦要在煮法上多花心思;他建議學校加強與午膳供應商溝通,確保提供的飯盒符合營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