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D約吃午飯,欣然赴會。總監D家有嬰兒,一歲左右,左丁山唔記得是男還是女,總之大男人覺得自己在外時間太多,親兒時間不夠,想話盡量減少晚飯應酬時間,但佢做呢個總監位,見少啲人都唔得,晚飯飯局點都推唔晒,同左丁山咁熟,梗係食午飯就算啦。
最令總監D傷神嘅,係得力助手辭咗職,回家湊女去也。佢位助手由小學至大學都係名校優秀生,出嚟做事,表現優異,本來前途似錦,可再上一層樓。但女士天生係母親性格,結婚生女後,湊女大過天,送咗個女入自己母校讀小學,驚佢成績追唔上,毅然辭職,日日睇住個女,替佢溫習,母愛係偉大嘅,可惜就咁犧牲咗得來不易嘅「職業上升軌跡。」
總監D不無感慨:「女生自己勤力,讀書用咗唔少心血,政府亦用咗好多資源津貼教育,令佢成才,我哋公司對培訓員工不遺餘力,但係到咗三十幾歲,步入職業黃金歲月之際,女生就回家湊女,辭職不幹。從宏觀角度睇,公共資源好似冇好好利用到。」
呢個真係重大宏觀問題,左丁山唔識答。香港女生讀書自小到大都叻過男生(平均成績計),大學一啲熱門學科如會計、心理等,女生搶去大部份學額。如果佢哋畢業後十零年就退出勞工市場,確係社會嘅損失,但中國人重視家庭多於一切,女士回家湊仔湊女,好難話唔啱嘅。不過,如果第一代叻女辭職回家教叻女,第二代叻女讀完大學又辭職回家教第三代叻女,第三代叻女成才後又辭職回家教第四代叻女……呢個循環點樣打破?好明顯唔係最適當之社會資源運用,只係為讀書而讀書啫噃。
呢樣嘢,不講為妙,森瑪斯講咗幾句話女性重視家庭,未必肯犧牲大量家庭時間留喺實驗室,所以大學理學院女教授人數比較少。講完就俾政治正確人士圍攻,然後被迫辭去哈佛大學校長職位。左丁山係咁意提吓,請勿誤會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