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鏗鏘集》,專題探討香港青少年足球發展,為我周邊嘅朋友,帶來了一些迴響!
「香港冇好嘅土壤」
現今青少年點睇香港足球?記者安排4個肥頭耷耳嘅10歲小朋友,入旺角場睇本地甲組聯賽,童言無忌:「要買飛我唔嚟睇啦!」「嘩!好廢呀!咁都踢唔到!」記者問:「你踢到咩?」班牛奶仔得戚咁答:「起碼我位置感好過佢啦!」
記者再問:「有冇想過做職業球員?」佢又牙斬斬咁答:「梗有啦!不過唔會喺香港!都冇比賽氣氛!」鏡頭一轉,本地一間足球學校教練表示:「香港冇好嘅土壤,甲組就係呢塊土壤,所以培訓唔到新一代本地球員。」半小時節目,受訪人數有限,未必能反映實情!
歐洲有完善青訓系統,當然可以培養出優秀球員;但南美洲同非洲,街童佔據着橫街窄巷踢波,沒有完善系統,貧民區同樣孕育出朗拿甸奴、卡路士等球星。
發展,並非一夜之間可以改變的事,關鍵在於各方群策群力。
馮嘉奇
碩士球員讀萬卷書,親身歷盡各國足球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