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件棉衣贈貧困者<br>露宿者感受關心 籠屋居民添溫暖

650件棉衣贈貧困者
露宿者感受關心 籠屋居民添溫暖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送暖行動06-07」再次出動,向港九多區,數百位居於板間房、籠屋與露宿街頭的貧困人士,送贈棉衣,讓濃情暖意,傳送到他們心坎。

冬至前夕,位於深水埗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集合十多名義工,當中除有中學生外,還有幾位像Patrick般曾經流落街頭的露宿者,今天他們重新做人,在社會找到立足點,以過來人身份去關心和鼓勵一些仍在尋找人生目標的迷途小羊。
義工忙着點算禦寒棉外套,以便送給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Patrick在送暖活動全程表現積極,常把「有權利就有義務」掛在口邊。他現時仍未找工作,但正努力修讀保安課程,望日後可自食其力,「以前社會幫過我,𠵱家梗係要出番分力啦!」
通州街天橋底,是這次送暖行動的其中一個重點。每晚夜幕低垂,這裏便聚集十多名男露宿者,當中或有不良嗜好、或有經濟困難。這群人既遭社會忽略,也有被人嫌棄,在寒冬中,他們只靠單薄衣衫及瓦通紙箱,抵擋刺骨寒風,在冬至前夕收到禦寒衣物,有如雪中送炭。

不用為冬衣發愁

其中一位露宿者阿娣,對獲贈棉衣既意外又感動,「瞓街特別凍,𠵱家有件厚衫就舒服好多!特別係過節前收到,知道仲有人關心我哋,感覺冇咁孤零零!」阿娣雖已戒除惡習,卻為舊日過失,「無臉」回家,無奈在橋底露宿,每月靠在地盤幹散工過活,「一個月平均開得八、九日工,好難儲夠錢租樓住。冇工開,就日日去勞工處搵工,但見過好多份都冇人畀機會我!」
除了露宿者外,散落在舊區唐樓的板間房和籠屋住客,也是送暖行動的對象。余太和10歲的兒子祥仔,去年由內地移居香港,一家三口擠住一個70平方呎板間房,同一單位有着七戶背景相近的低收入家庭,每到上學下班的繁忙時間,16、17位房客,便要為輪候洗手間而煩惱。
余太表示,僅靠開工不足的丈夫支撐全家生活,經濟壓力極大,正為添置冬衣發愁,「𠵱家得到蘋果慈善基金送出棉衣,可以慳番啲錢畀個仔做冬季校服,時間啱啱好,真係多謝你哋咁好心!」檔案編號:12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