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很平常 - 李純恩

羞恥很平常 - 李純恩

現在香港人很喜歡說「平常心」。
有什麼大事發生了,比如欠債不還破產了,被人問起,就說一句「以平常心待之」。又比如犯了事,被法庭定罪,被人問起,就說一句「以平常心待之」。
說的人,通常表情平靜,語氣平淡,使得一句「平常心」在平平淡淡中充滿了禪意,似乎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有點深奧,有些莫測。那就令那些去問他的人,比如一些出道不久入世未深的記者小朋友,便以為碰到了一個悟出正道的高人,一句「平常心」彈過來,雲山霧罩,連連點頭,好像自己──也就是那些記者小朋友──也弄明白了很多事情,趕緊記下,鄭重報道。
然而有沒有想過,欠債不還的破產者有「平常心」,那借債給他又要不回錢的苦主,又該用什麼心去「待之」呢?被法庭定罪之人有「平常心」,那曾遭他坑害的人,又該用什麼心去「待之」呢?
什麼叫「平常心」?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中午,我坐的士去會展中心。司機大佬見了我很開心,說每逢長假日,乘客稀少,有客上車便像中獎一樣高興。
我問如此開一天車,豈不虧本?
他笑呵呵說:「蝕硬。但係可以當自己遊吓車河都幾好呀,呢啲事,用平常心啦!」
知道嗎,這才叫「平常心」。現在,許多人把「羞恥心」混成了「平常心」,羞恥於是就平常了,平常了就不羞恥了,最後便他媽的全部「操守高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