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誘惑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傳奇的誘惑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白先勇小說〈冬夜〉(1970),兩位老教授在台北夜雨話當年。在台灣「堅守教育崗位」的余嶔磊告訴「旅美學人」吳柱國說,他那門「浪漫文學」的課,只剩下女生選修。有一次考試的題目是試論拜倫的浪漫精神。看來她們真是「正中下懷」。其中一位二話不說就把詩人的情婦名字一一列上。他的「半個妹妹」AugustaLeigh也上了榜。
在這位同學眼中,拜倫(1788-1824)只是個legend,一個傳奇人物。說來這位三十六歲就辭世的英國浪漫詩人,一生傳奇着實不少。他長得俊俏,英國上流社會名門淑女對他如醉如癡。拜倫跟Augusta的不倫之戀受到衛道之士攻擊,只好在1816年自我流放到意大利。他在水鄉威尼斯艷史頻傳。據他自己估計,客居意大利期間,跟他發生過關係的女子少說也有二百多人。但這一段日子也是他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傳世之作DonJuan就是在這時期動筆的。拜倫的傳奇事跡,不絕如縷。除女人外,亦好男色。

三十歲過後,拜倫對「軟玉溫香」的靡爛生活感到厭倦。1823年他決定以行動捍衛自由,組織了「義勇軍」,協助希臘抵抗土耳其,爭取獨立。他出錢出力,訓練新兵之餘,又要平衡陣營內各黨派利益,忙壞了身子,終於一病不起。這是傳奇詩人生命裏一個奇中奇。希臘人今天仍以「民族英雄」來看待他。
拜倫在英國文學史的崇高地位,可不是靠女人脂粉和煙硝彈雨建起來的。早在十八世紀的五十年代,法國文史家HippolyteTaine在其《英國文學史》中就以一整章的篇幅,推許他為浪漫派詩人中「最偉大和最英國的一位」(thegreatestandmostEnglish)。Taine不是聽說了他的「艷史」才下這個結論的。有關一個作家的「傳說」和作品原是兩回事。如果作品無足觀,生活不管多「傳奇」,也難成氣候,因為賴以傳世的是作品。近代英美作家的私生活,也像八卦新聞一樣傳誦一時的是海明威。但讀者對他私生活有興趣,因為他是《戰地鐘聲》和《老人與海》的作者,一個夠份量的作家。
傳奇是花邊新聞,更可能是引導一個本打算「隨意翻翻」的讀者深入研究一個作家的誘因。晚年的張愛玲深居簡出像不食人間煙火,因此招來一位好事者搬進她的公寓住在她隔壁,竊聽她起居的一舉一動之餘,早上還從她倒出來的垃圾去了解她的飲食習慣。好事者的「窺隱」報告發表後,牽動了不少讀者的好奇心,其中有些說不定已成了張愛玲的忠實讀者。我相信白先勇筆下那位迷上拜倫的女同學,除了熟悉詩人的羅曼史外,也會讀過他的詩篇。如果拜倫一生不是這麼風風雨雨,也許她就不會這麼熱心了。張愛玲的行止,對不少人說來是個mystique,因此把她的傳奇跟作品對照看,或可得互相發明之效。以軟傳奇誘讀硬文本,亦是出奇制勝之道。我相信〈冬夜〉中那位余教授開講拜倫的課時,一定也會以他的羅曼史作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