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監獄大爆炸效應<br>新監獄風雲之各取所衰

藝術+監獄大爆炸效應
新監獄風雲之各取所衰

實在太鍾意雕塑家王天仁問:「每個人入監倉都有一個理由,你衰乜嘢?」如果入親監獄都需要有一條罪名,然後才有資格「受刑」,那麼即將在中環域多利監獄上演的「新監獄風雲」之「走進域多利監獄歷史」,想入場參觀的觀眾,最好人人自問一聲「我衰乜嘢?」最少現在域多利監獄D座地下內每一個監倉,都囚禁了一名藝術家,各有所「衰」!這可能就是未來「監獄美術館」的誕生宣言!
記者:馮敏兒
攝影:林栢鈞、馮敏兒

開監獄藝術館先河

中西區區議會聯同十多個包括建築師學會、長春社等團體在內籌辦的域多利監獄開放活動「走進域多利監獄歷史」,可能是未來三星期的周六、日最紅的節目,不過去年人山人海「迫爆監倉」的壯觀場面再難重現,因為今次學乖了,要先購票入場,額滿即止。開放活動中除了個多小時的導賞團、歷史文物展覽和表演外,最重頭的節目是「監獄美術館」展覽,20多位香港藝術家各佔用一個囚房,回應這段源自1860年最黑暗的大歷史!更開香港監獄改建藝術館的先河。

保「獄」大行動

不過這同時是一個延續天星鐘樓保育香港文化遺產的行動,因為域多利監獄有3座建於不同年代的監倉,其中最後落成的F座,古物諮詢委員會認為沒有保留價值,因為它是在二次大戰被炸毀後才重建,亦因為如果唔拆就冇得發展唔值錢!但保育文化團體認為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拆!前香港建築師學會主席林雲峰教授說:「我們要尊重原有的歷史建築。」「監獄美術館」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梁兆基亦指出:「中區警署古迹群內的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及前中央裁判司署,正好濃縮地反映香港百年以來司法、執法及懲治制度的演變,亦可藉此窺探香港由殖民地至回歸後的社會變遷,實為非常重要的歷史遺產。政府處心積慮修改法例,企圖拆去F倉,我想是因為如果唔拆,哪還有地方給發展商改變用途!」

●F座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認為沒有保留價值。

●F倉的最後用途是收押女囚犯的大倉。

●監獄2期一條樓梯直上,鐵網規格收最多犯人。

●E座的洗衣房囚衣記錄板。

倉門口 你衰乜?

從來監獄都是最觸動藝術家神經的主題,一旦聯想到生活如在獄中,情緒更一發不可收拾!如果雕塑家王天仁問「你衰乜嘢?」是開場白,他自己那隻守在大門、扁扁平平的「木頭老虎」就是衰兇殘!令人想起當年的灣仔之虎!

1號倉 黑暗頭號倉

1號倉的林嵐入冊,是因為:「作為過渡的域多利監獄的日子最難過,漫長的候審期的精神困擾恍如人間地獄!我好好奇這段歷史,更因為它喚醒了我對身邊一位曾入冊的好朋友的回憶,我好奇那段唔見咗的友誼。」所以她選擇了最黑暗的1號倉,完成她的「禱告房」裝置。

3號倉 監置藝術

3號倉的香港行為藝術之父「蛙王」郭孟浩照例無厘正經,把大量作品像垃圾一樣堆積如山地塞滿一個監倉,還派出蛙派門徒組即興大樂隊演出聲音雕塑,佢話大家貪交通方便,住的斗室都同這裏差不多,祝願大家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

5號倉 衰冇空間

5號倉的李尤猛從日常生活空間想到存在的荒誕,小孩子冇好日子過,所以創了「空間與存在‧監獄」裝置。

6號倉 憶回歸10年

「監獄美術館」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梁兆基為保「獄」行動,身繫6號倉。其作品《10年》,憶述回歸10年來各種身陷牢中的感覺,包括結婚的日子……

11號倉 監獄皇帝

11號倉的紅白藍藝術家又一山人更癲!他仿效「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壁上狂書,與太太「又一山夫人」在牆上和枱櫈狂書「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又一山人扮廁所囚犯。

●「又一山夫人」扮懲教署職員。

12號倉 監獄如雀籠

12號倉的雀籠之王甘志強表演「白色的飛行」,他那些白色小鳥會從監倉飛到樓梯,再飛出監倉外的大樹上,百鳥齊飛就是唔見了他的雀籠,因為現成的監獄就是最好玩的雀籠!不過他認為自己冇嘢衰,非常清白!

16號倉 噩夢裝置

施德燕的噩夢裝置看似恐怖,但小朋友就看得最開心,因為有他們熟悉的公仔嘛!

18號倉 易服奇想

18號倉的李國泉幻想自己是女囚犯一名,發現原來自己平時忙到九彩的生活瑣碎事,以至最平常的性感睡衣,對她們卻是最大的夢想!「逸記」這是他的「易服奇想」。

19號倉 一分鐘監獄

觀眾亦可以嘗試坐監1分鐘的滋味,林玉蓮的「一分鐘監獄」裝置大玩在場與不在場的藝術潮流術語:明明是absent說成un-present。誰不在場?原來是前朝囚犯在牆上地下所留下的「獄中札記」,坐完一分鐘監,觀眾還有一紙證書,簡直是嘉年華會的絕橋,不過藝術家說她其實是質疑藝術的嘉年華會化!

走進域多利監獄歷史

日期︰1月6、7、13、14、20、21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4:00
地點︰中環奧卑利街域多利監獄
門票︰成人$25,2歲或以下小童免費入場
網上購票:www.hkticke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