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07年,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五名垂危的腎病患者,分別從三位離世的善心人身上得到了最珍貴的禮物,生命得以重燃,其中一名接受換腎手術的Angela說:「(捐贈者)能夠利用自己的身軀在臨走前幫助他人,讓我有重生的機會,這是天大的福氣。」
上月兩名青少年鄭揮澎和繆志豪不幸在意外中引致腦幹死亡,他們都先後捐出身體器官,留住別人的生命。威院昨日安排幾名接受換腎手術的康復者公開感謝捐贈者,但拒絕公開捐贈者身份。
30出頭的Angela患病前從事服裝行業,並擔任公司駐上海代表。平日連續12小時工作「搏殺」的她,三年前在返港的航機上發現腳腫,檢查證實已是腎病末期,腎功能只剩下10%,「偏偏喺我事業最好時有病,嗰時覺得好灰,好似命中注定咁。」
換腎後如「死過翻生」
「搏上岸、早享受」的夢想破碎,每天要洗肚三次,就像臨死前跟家人道別三次,自身的無助更為家人帶來痛苦。上月,Angela獲一名死者捐出的腎臟造了換腎手術,她說一切就像是「死過翻生」,Angela呼籲年輕人應珍惜家人,注重健康。
55歲患腎衰竭的黃女士被病魔煎熬了16年,她說,難捱洗肚、洗血的痛苦日子,一度想過輕生,惟捨不下兩名年幼子女才打消念頭。在幾年前有機會接受換腎的黃女士,最後因抗體不配合,願望落空;如今,換腎後的她雀躍地說,兒子已答應在她康復後帶她出國旅行。
捐贈器官上月最密集
威院於上月21、22及29日,八天內為兩男三女進行了五個換腎手術,器官由三位離世捐贈者捐出。該院內科及藥物治療部腎科主任李錦滔指,這是近年來短期內最密集、最多的捐贈個案,事件令人振奮。他表示,雖然離世者生前未有簽署器官捐贈卡,惟所有器官都是在善心人的家屬同意下捐贈。
李錦滔指,本港捐贈器官的人數與輪候人數仍然相差太遠,去年捐贈的腎臟有53個,惟輪候者高達1,400人,腎病患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5年半至23年。死者捐出器官的數字,則是每百萬人口只有4.2人,而西班牙達35.1人。他呼籲市民在死後捐贈器官幫助病人重獲新生,並建議簽署器官捐贈卡的善心人應在生前向家人表白個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