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動車窗成為隱形殺手!台灣台中縣一名父親,早前駕車載着4歲兒子回家時,在家門前停車講了8分鐘電話後,發現兒子頸部被左側電動車窗夾住昏迷,送院後不治。現時本港法例並無特別就汽車車窗的安全設計作出規限,消委會發言人昨表示,會與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聯絡,了解事件詳情。
現年44歲的台灣建築商廖海谷,上月20日開着一輛萬事得TRIBUTE3.0多用途車接兒子回家。抵達家門前,手提電話突然響起,他於是停車,叫兒子先行下車,自己則留在車上講電話。
父講電話未聞兒呼救
通話8分鐘後,他回頭卻發現兒子的頸部被左後側電動車窗夾住昏迷,隨即將兒子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救,經過4日的搶救,至平安夜凌晨宣告不治。
廖父在意外後向警方自責稱,因沒有將兒子放在兒童安全座上,也未按下電動窗安全中控鎖,導致意外發生,其間他沒有聽見兒子的求救聲。他對獨子的死亡感到傷心欲絕,太太則哭說:純屬意外。
台灣當局上周三為廖童驗屍,發現其死因是缺氧性腦部傷害、心律不整和心臟功能衰竭,認為廖父明顯有過失,指示警方依過失致死罪將其送法辦。
涉案的萬事得TRIBUTE3.0過去在本港也有發售。萬事得台中北屯區營業所所長楊青峰指出,該款汽車的防夾設計置於駕駛座,車主可操控四個電動窗安全中控鎖,可能廖父講電話時不慎按到車窗上升的控制鈕,或男童在後座玩耍時將頭伸出窗外,不小心壓到上升鈕釀禍,因此「車體設計無虞」。
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程仁宏則認為,TRIBUTE3.0後座電動車窗無防夾設計,且電動車窗操控採浮鈕設計,易造成誤觸,設計疑有瑕疵,依台灣《消費者保護法》規定,產品不得危害消費者安全,建議立法院強制立法,將電動車窗防夾設計列為電動車窗標準配備,政府應立即下令新車全面加裝防夾設備,車商也應召回車齡較久的車子,研究增設防夾裝置的可能性。
港法例未限車窗設計
台灣有媒體昨用青瓜測試TRIBUTE3.0的電動車窗的力度,結果青瓜輕易被夾成兩段,而據日本官方的「國民生活中心」調查顯示,電動車窗關窗的力量最強可達52.6公斤、最弱也有16.6公斤,小朋友並無足夠力量抗衡。
本港近年未聞類似車窗夾人的嚴重意外,現行法例亦無特別就汽車車窗的安全設計作出規限,消委會發言人昨提醒市民,選購汽車時要留意年老及年幼乘客的需要。
消委會過去曾建議車主,考慮在車窗加裝防夾裝置,令關窗時遇障礙物可以自動下降,並應留意「一觸式」(onetouch)關窗功能的風險,該功能可讓乘客輕按掣鈕一次,車窗便會自動完全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