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元滙價昨日持續偏弱,早市兌美元仍未跌穿7.79水平,惟港股收市後港滙曾低見7.7908,跌至3個月新低。交易員認為,並無明顯資金流走迹象,不過,本星期開始財資市場出現不少結構性投資盤,由於這類投資盤與遠期美電掛鈎,滙商需要「掃電」來對沖,從而推高現貨美電。
人民幣中間價創新高
市場交易員估計,遠期美電折讓價由去年底時接近1000點,收窄至昨天不足900點,箇中原因亦可能與結構性投資盤的對沖活動有關。
踏入07年首個人民幣交易日,昨天人民幣開市中間價再創滙改新高,報7.8073,雖然人民幣滙價紅盤高開,惟收市價略為偏軟,報7.8090,較假期前的收市價跌39點子,未能紅盤高收。
另外,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其每周專欄《觀點》中指出,人民銀行發行的3個月期票據目前的收益率約2.5%,明顯低於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約4至5%),表面上,中國累積的外滙儲備雖有利可圖,但人民幣持續升值,卻令外幣資產的價值以人民幣計逐步下降,因此外儲即使增加,也不一定表示人行的財政狀況相應增強。
任志剛建議,中國持有近1萬億美元外滙儲備,除可買入先進國家以其本幣發行的高流通性金融票據外,還可買入多種外幣資產,投資回報會遠超過在人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