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朋友購得的蜜蠟銀珠項鏈一事的機緣,早前在倫敦認識了一位專營非洲工藝的先生。他的店子在WestbourneGrove區一條橫街,十分幽靜。店裏陳列的非洲木刻雕像、皮革器皿、草製編織等等,件件都品質出眾,每件都是獨一無二,趣味豐富,雖然未及於古董的層次,亦不算十分貴重,但也很有歷史文化特色,值得觀賞。例如那些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銀十字架和鏈墜裝飾,大多是五六十英鎊至八九十英鎊之譜,價錢較貴的如木雕像則需數百英鎊。我看到小銅缽裏一串串半透明如漿果如寶石的暗紅、橙紅珠子,色澤可愛,原來是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自荷蘭進口的玻璃珠,每串只四十八鎊。
這位先生顯然醉心非洲文化,每年往返數次搜獵貨品。我見店內一溜矮書架,擺滿了關於非洲的書籍,其中開度特別高的一本是AngelaFisher1986年出版的《AfricaAdorned》「盛妝的非洲」,我恰巧也有一本,說起來原來作者正是他的好友。該書四五百幀彩色照片,加上介紹文字,將非洲不同地區部落族人的各種裝飾自己的方法,及每種裝飾的象徵意義記錄下來,內容之豐富新奇,令人嘆為觀止。人類審美眼光各個社會及地域不同,但愛美則一。酷熱的非洲,原始的生活,族人多赤身露體於大自然之中,然而驃悍精壯的身軀,以草灰及各種天然顏料塗上花紋,更佩上鮮麗奪目的腰帶、項鏈、腕鈪臂鈪等等,奇幻異采,而飾物的材料包括木、骨、種子、鴕鳥蛋殼、皮革,以至進口的玻璃、黃銅電線、鋁器熔掉重鑄的鋁珠等等,創意無窮。埃塞俄比亞的銀工特別出色,雄渾富麗,配上巨粒蜜蠟、珊瑚甚至玻璃珠都美若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