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股市集資額超美趕英,雖然大家都心裏明白是Sarbanes-Oxley的好事,不過反正是好消息,心雄起來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早幾天看到了一份報告,原來英美在去年總共有逾1500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被私有化,總額差不多是04年的三倍。要不是有近250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企業在英國上市,補充了這個空缺,說不定香港股市的市值排名會更高呢?
私有化的趨勢,不但反映了各個股票交易所的成本高昂,也顯示了資金氾濫的嚴重程度。私有化及併購活動,大多數由私募基金(PrivateEquityFunds)促成,背後除了有石油出產國酋長的熱錢支持,也受惠於由各國央行供應的平錢,所以收購也多以LBO(LeveragedBuyout)來進行。
大型私募基金如BlackstoneGroup、KKR、TexasPacific和CarlyleGroup等,資金來源根本不是問題,反而是在優質企業買少見少的情況下,愈來愈難找到合適的收購對象。理論上,合乎私募基金的收購條件的企業,應該具備一定的規模,否則有如雞肋,不值得做大事的人去費神。不過,LBO成本也只不過是利息支出,所以收購對象也不需要有驚人的增長潛力,只要有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就已經合乎資格。
究竟香港有沒有這種既具規模也有穩定現金流收入的上市企業?記得聖誕節前,曾經傳出私募基金收購中電的消息,不過後來事件不了了之。思哲曾私底下向有關知情人士了解,不過得來訊息似乎說嘉道理家族對這盤生意仍有很大的感情。
作為一個經濟學人,思哲倒相信感情也可以有個價。當然,感情有深有淺,作價也有高低。偶發奇想,港燈又何嘗不是穩賺大藍籌?不過講到感情這回事,相信李氏會比嘉道理家族更易溝通吧!
政治是大企業的玩意
布殊昨天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警告民主黨,不要妄想在現階段加稅,明顯是衝着重奪兩院控制權的民主黨提出。分析員更推斷,要修例、撥亂反正Sarbanes-Oxley惡法,現在更多了一重難度。
大方向的問題,對市場影響可能要好一段時間才浮現;不過,具體的政策,在民主黨出手之前,已經開始出現反響。美國國會已經有五個委員會,將矛頭直指藥業界,既要減低國營醫療保險Medicare的藥物支出,又要將藥物管理的官僚再架床叠屋複雜化,更要縮短藥物專利權的期限。看來,美國藥業界將會有好一段難捱的日子。不過,話說回頭,藥業界在上次中期選舉中,將逾66%的捐獻送給共和黨,也難怪民主黨上台後要還以顏色。
9月號《FinancialAnalystsJournal》刊登了一篇文章,分析白宮和兩院由不同政黨主政時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研究發現,當白宮和兩院由同一政黨控制,愈小型的上市公司,股價就愈好;相反,當白宮和兩院由不同政黨控制,對大企業來說比較有利。
文章沒有進一步剖析現象背後的因由,不過,思哲卻可以提出一個直接的解釋。在白宮和兩院對峙的環境,雖然比較難出現政策上的改動,可是,政治上仍然可以在公眾眼底下,推出些看似不重要的行業性傾斜政策,不過,傾斜政策通常不是小企業可以游說得來的,最終可以得益者,也只有那些財雄勢大的企業。
這個現象,不期然令思哲想到了香港的情況。事實上,香港有不少公關公司,從事政治游說的工作,若要說沒有人企圖要影響政策,實在是自欺欺人的說法。不過,在行政霸道的制度下,甚麼企業方有直接影響政府的能力呢?
客人不是獵物
做零售生意要成功,除了講求貨品質素外,其實也依賴在銷售過程中給予客人的優良感覺,即是所謂的「一流服務」。思哲最近見過兩家同是售賣水仙頭的店舖,A店老闆非常賣力,身體力行站在舖頭門口向路人拉生意;至於隔鄰的B店,其老闆則逕自在店內打掃,表面看似不及鄰店老闆賣力。思哲本來約了友人在兩家店的對面街晚膳,由於早到了20分鐘,順便觀察一下客人的反應,原來A店的人流竟然遠不及B店。
據思哲觀察,A店老闆表面上充滿熱誠,不斷拉生意,但路人往往被他的盛情嚇怕,多數從老遠便開始繞路避開,如是此,A店的主動出擊拉客手法,反而變得弄巧反拙。至於B店,由於老闆沒有在門口拉客,客人反而很自然地步入店內參觀。
欲速反而不達,由客人經過店舖一刻開始,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挑選貨物,B店老闆在店內打掃,在客人有提問時才予以講解,這種做法表面看似沒有招待客人,但實質卻是全程尊重着客人的「買賣主導權」,令客人可以放心地步入店內挑選貨物。
至於A店老闆,其拉客手法其實犯了一個毛病,就是預先假設每個經過店舖的客人,都必定想購物,這種想法等同視客人如獵物,待他們踏入圈套(店舖),便即時予以宰殺(迫他們消費)。A店老闆由於有了這個想法,很自然便全程貼身「服侍」客人,客人不消費,他便落足嘴頭不肯罷休,這種主動出擊的做法已將「殺意」表露無遺。一間充滿「殺氣」的店舖,客人的買賣主導權不受尊重,又難怪生意冷清。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金句:私募基金KKR創辦人HenryKravis這樣形容過去30年來市場上唯一不變的事實︰Anyfoolcanbuyacompany.Youshouldbecongratulatedwhenyou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