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藍籌大贏家與三線破壞王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藍籌大贏家與三線破壞王 - 尹思哲

財經教科書說,大企業因為發展成熟,增長率一定比不上中小企,所以要在股市中高增值,也只有找來有實力的二三線股,這也是為何不少不具名的股評人花盡心思,也要在爛銅爛鐵中尋寶。不過,傳統智慧卻一直教我們,只要是有經濟壟斷能力和優質管理的企業,才值得我們長線持有見低吸納。思哲記得早前曾淵滄教授說,十五大知名股評人去年尾的飯局中,八大可以長期持有十年的頭四名,分別是港交所(388)、國壽(2628)、工行(1398)和中行(3988)。究竟那條才是投資的正道,思哲也不用多說吧!
Morningstar有篇文章回顧06年股市的分析,列出了不同市值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的市值變化,發現原來美股出現兩極化的現象,市值愈高的企業,去年的表現也愈好。分析也發現,在所有的上市企業中,市值10億美元以下的微型和小型股,分別有59%和36%的企業股價逆市下跌,相反市值百億以上的大型和巨型股,企業股價下跌者卻只有20%和7%。換言之,市值愈大的公司,股價的抗跌能力也愈高(見附表)。
大藍籌雖然沒有任何可以令人動魄驚心之處,不過投資也向來都不是甚麼驚天動地之事。說實話,思哲見過太多妄想自以為比市場更有智慧的散戶,偏偏信流言去專挑沒有交投四線仙股,就算十次中總有一次得手,總計也是輸多贏少。靠Day-trade創富發達,也只有在電視台三流編劇心目中的電視劇中出現。亞洲股神以百億元計投資回報,也是談笑用兵,買些LargeCap中字股便是,散戶區區一百幾十萬,為何要強裝瘋狂呢?藍籌所以是藍籌,當然有它們的原因,既然已經有那麼多人以真金白銀投下信心一票,選了股,不去搭順風車實在笨得要命。

AT&T賣廣告

一年已過,美國股市亦風光結束,電訊業是去年大規模併購的主要戰場,最重要的一役,莫過於最後一個交易日,全球最大電訊商AT&T,斥資860億美金,收購本是同根生的BellSouth,兩公司的股價,去年分別漲四成及七成。
這宗交易終告完成,AT&T主席EdWhitacre肯定最開心。眾所周知,由於Antitrust,AT&T於1984一開七。1988Whitacre成為SouthwesternBell總裁,其後平步青雲,1995成為集團主席。工程師出身的他,上任後走上重組AT&T之路,把昔日分割開去的BabyBell,逐一收歸旗下。
BellSouth的業務,流動與固網參半,旗下的Cingular,為全美最大的流動網絡商。Whitacre事後揚言,在眾多資產當中,Cingular最為重要,更指出未來的策略,無線將取代固網,並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觀點富前瞻性,完全不像一位65歲的老人家。
AT&T買下BellSouth,多了Cingular這支新力軍,但其整體業務,不外乎長途電話、固網、流動和付費電視那幾套功夫。付費電視還說得過去,但流動網絡、固網寬頻等業務,於目前的TMT行業,還沒有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營運商亦不可能強迫用戶收看廣告,除非像Google,知道用戶對甚麼資訊有興趣,但Whitacre根本沒有甚麼具體的法子。
當全世界都談廣告,競逐者包括大批舊媒體、不斷湧現的新媒體、連電訊商也要躍躍欲試。美國的廣告市場,能養活那麼多人嗎?

從華爾街到駿盈街

《華爾街日報》年底刊登了一篇《給讀者的信》,剖析它們來年的改革計劃。不但誠意十足,也可以讓人了解,財經媒體龍頭對報業未來的策略。
對內容質素的堅持,站在辦報者立場是錯不了。《華爾街日報》督印人LouisGordonCovitz指讀者對「和稀泥新聞」(JournalismLite)有所憂慮,所以《華爾街日報》會堅持他們一貫的風格,例如獨家報道和簡潔版面。
不過,究竟甚麼是JournalismSerious呢?Covitz說,有部份讀者不大接受他們在報道中加入分析的元素,認為對事件背後的分析是評論,功能上應該留給論壇版。
思哲不否定新聞應該尊重事實的大前提,不過,世間是否可以有真正的完全中立的報道,這一點就絕對可圈可點。要平衡觀點,讓正反雙方論點各有一定曝光,當然少不了,可是,若果報道者太過抽離於事件,報道也會缺乏了記者第一身的觀察。
其實,就算簡單如每天有關股市的報道,所選擇訪問對象和參考言論等取材,也難免會涉及記者和編輯對市況的個人觀感,說絕對中立,根本是自欺欺人。事實上,美國有不少立場明顯左傾的報章,在政治正確的化妝下美化成中立,《華爾街日報》嘗試以中立定位,也實在妄自菲薄。
再者,在互聯網的世界,事實的透明度跟往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也愈來愈多讀者懂得如何去辨別人物立場和事件真偽,讀者需要的內容究竟是甚麼呢?像JonSteward和StephenColbert,能夠成為美國25歲以下年輕人最取信的新聞來源,就是因為他們有立場,也毫不掩飾他們的立場;舊媒體欲蓋彌彰的中立,反而令觀眾認為記者和編輯背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駿盈街那明刀明槍、也毫不買賬的取態,比美國財經龍頭走得更前,這才是捉準了新經濟下媒體應有的方向。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從《華爾街日報》的改革計劃,可了解財經媒體龍頭來年的策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