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以色列跟歐洲、北美洲以及亞洲同樣命運,過了一個熱冬。暖得不尋常!
今年元旦,跟中國北方一樣,就在除夕前幾天高原的耶路撒冷下了幾場瑞雪。
中國人說得對:瑞雪兆豐年。冬天積雪不足,明春不夠雪溶積水,耕種不易,空氣不潤。再說應冷不冷,應雪不雪,氣候變化你以為沒啥大不了?人造雪,人造滑雪場比比皆是,至緊要有錢,看人家沙漠攝氏近四十度的中東人造雪場處處……不用急,數十年之後的世界,誰說大自然不會破壞淨盡,一切得靠電腦製造,大家活在空氣調節人工大氣層。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東岸,中東之西,大城市台拉維夫臨近大海,空氣較濕,海邊高樓大廈處處,曾經為英國人管治,一度留下不少類似香港的殖民地風貌建築物,更有英人從東南亞移植到此的粗壯大榕樹。多年前來遊看着那些烏頂白牆圓拱門窗房子在大榕樹與鳳凰木林蔭之下,街角一口標準英國紅色大郵筒,一抹香港風景讓心底衝激着說多少鄉愁便有多少鄉愁。
台拉維夫跟香港一樣難得有雪。
但香港大帽山飄雪結冰的經驗筆者曾經歷。以色列要上高原到聖城耶路撒冷及耶穌誕生地的伯利恒等等地段才看到雪。
那年四月,復活節期間在聖城,冷得直叫人哆嗦,剛從白天四十度攝氏溫度的紅海邊西奈半島回到高原,那灼熱陽光留下棕紅膚色與脫皮狀況,怎知隨着數眾信徒在耶穌受難日晚上走在他曾經行過的受難軌跡上,雪便融融地落下來了,肩膀上披着毛毯當斗篷,一直走到客西馬尼園所在的橄欖山上,一片銀白世界,而對山耶路撒冷舊城本來的金黃鋪上雪白,那景象,就是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