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為鼓勵婦女生育,今個元旦日開始,向生仔婦女發放最多14個月的家長津貼(elterngeld)。漢堡市(Hamburg)在元旦日首七個小時,就有11名嬰兒搶閘出世,每個為爸爸媽媽帶來最高25,200歐元(約26萬港元)獎金。生兒育女有得獎,有在津貼生效前生仔的婦女揚言,要採取法律行動推翻政府的元旦日死線,誓要取回生仔有獎的權益。
慕尼黑的41歲教師邁爾(GabrieleMeyer)在12月30日誕下雙胞胎,與新推出的家長津貼無緣,只能獲得每名嬰兒一筆過300歐元(約3,100港元)津貼,連誕下麟兒的喜悅都被沖淡。她說:「我損失兩個BB嘅津貼,可能會入稟法庭控告政府政策僵化,最重要視乎其他爸爸媽媽怎樣做。」
原本打算在醫院剖腹產子的準媽媽就幸運得多。慕尼黑大學醫院(UniversityofMunichHospital)婦科主管弗里澤(KlausFriese)說,通常剖腹產子日期都可以安全延期幾天,所以大批孕婦都擇日在過去兩天才分娩。
助產士紹特弗(PetraSauthof)認為,津貼已經有效推高生育率。「很多是之前斬釘截鐵說不會生育的婦女,突然說自己有身孕,預產期今年3月,一定係津貼作怪。」
孕婦出盡法寶延遲分娩
上月底臨近生育津貼金計劃實施前,德國很多即將分娩的婦女,用盡法寶令自己延遲生產,報章更教孕婦戒飲咖啡和有氣飲品、戒辛辣食物、避沖熱水涼、運動和做愛,來延遲生育。不過,婦產科醫生都拒絕開藥給孕婦推遲生育,以免傷害、甚至殺死嬰兒。
據家長津貼計劃,在職婦女在今年1月1日起每誕下一名嬰兒,如果請假不上班,可連續12個月、每個月獲月薪除稅後淨金額的67%,上限是1,800歐元(約18,600港元),如果嬰兒父親也請假,可獲同等比率津貼,最多兩個月。
現時德國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36個子女,低於歐盟國家的1.52,自1973年德國死亡率一直高於出生率,2005年只得68萬多名嬰兒出生,比2004年下跌2.8%,創1946年以來新低。鼓勵港人生三個的港府,是否會效法德國的家長津貼計劃?
英國《泰晤士報》/《國際先驅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