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梁詠琪,我會參「選」下一任行政長官。理由簡單,因為我的形象最鮮明。我只須在「選舉」時,拖着那位法籍的「好朋友」,表明「如果我當選特首,我會加強港法關係」,然後舉出一大籮政綱,例如輸入大量法籍靚仔專才,至少已經令一半選民──即女性選民──把焦點放在你身上。若再在政綱上寫上「鼓勵港男到法國組織家庭」,然後列出一系列措施,如免費學法文,必然全城哄動。
姑勿論成效如何,也先贏得一場公關戰,總比那位自稱「福為民開」的曾蔭權形象鮮明,咦,我們好像忘記了另一位參選人梁家傑先生,這同樣亦是他的最大問題──定位。
梁先生的參選「政綱」,是最低限度的支持特首選舉要有競爭。支持有競爭而支持梁家傑,等於支持梁振英、梁伯韜、梁詠琪,以至梁醒波參選無異。按照現時的發展,支持梁家傑,除了是因為部份人士借支持競爭而企圖向另一方「攤大手板攞着數」外,可說是沒有甚麼「業績」令選委會人士支持,更遑論如何引起公眾對小圈子畸形「選舉」的關注。
即使閣下如何討厭現今的特首曾蔭權,也不得不承認他至少也有一點點個人形象。撇除其港英時代的政務官、爵士身份,雖然至今並無甚麼政績可言,至少在一些口號中取得不少分數,例如在「九鐵兵變」之中,作風果斷,亦可算是「強政勵治」。即使你連這個也不算數,硬要說曾某一無是處,但至少在街頭訪問中,受訪者會說出一些如「曾蔭權幾好」之類的答案──儘管一被問及曾氏有何政績,答案總是「不知道」。
不過梁家傑所面對的問題更嚴重,即使訪問當今的大學生,不知道梁家傑是誰的,十中也總有一二;知道特首選舉有競爭的,相信也只是知道有一位「知名人士」和曾蔭權競爭,到底是梁家傑還是梁詠琪,其實也不太重要。
要短時間內取得一點知名度,一定要有一些出位的口號,例如「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之類,才能獲得公眾的注意,之後如何用實績去支持,是以後的事。若以梁家傑先生所屬政黨的政綱來作口號,可為其增添的知名度,可說是零。例如「支持普選等於支持最低工資」,只會令人以為是李卓人議員的口號,即使公民黨全力支持,並且最終立法,選票亦只會落入「人哥嫻姐」之手中,公民黨上下「得個做字」;至於「公平競爭法」,其法例之複雜,足以寫上無數學術論文,然後用紙摺出數個「天星碼頭」之類,根本很難引起公眾關注。
現在比較可取的口號,只有「減稅」,一來易明,二來香港人「易𠱁」。早前「取消銷售稅諮詢」,只是一個還原基本步,已令港人覺得是個好消息。一旦梁家傑議員表示支持減稅,剛在聖誕節「豪洗」的市民自然支持,連帶受惠於本年消費欲旺盛的商戶,也會當梁家傑的「減稅海報」如「財神」般張貼;另一方面,經常處心積慮要打納稅人荷包來「擴闊稅基」的曾蔭權,不會貿貿然跟風。
若支持梁家傑仍只停留於支持競爭的層次,支持其他更有能力引發討論的人士──例如梁詠琪,雖然梁小姐的年齡和參選特首要求的四十仍相差很遠──不然,是次選戰,各方都沒有得益,反而一眾既得利益人士可以藉「競爭」而向曾蔭權「要這要那」。梁家傑先生,請問你的政綱是甚麼?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