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活用新股ELI降入市成本

衍生創富:活用新股ELI降入市成本

股票掛鈎投資(ELI)不僅是收高息的工具,其折讓價接貨的特性,同時可提供一個以低於現貨價收集心水股的渠道。
近月數十隻新股排隊上市,在需求殷切下,部份新股上市後即倍升。對於看好這些股份的長線投資者,若在股份上市急升後追入,有機會遇上短期調整壓力。活用ELI入市,除了有機會以折讓價接貨外,計及高息回報,入市成本可進一步較現價為低,增強了新股回吐時的防守性。

有機會以較低價入貨

以新股中國交通建設(1800)一隻投資期為44天,參考價98%,年息18.4厘,購買價百分比97.83%的ELI為例。假設投資額為10萬元,投資初期中交收市價為7.68元,到期日時如中交收市價低於參考價7.526元(7.68元×98%),投資者除了取得2170元利息外,亦要以參考價接收中交股份。
由於接貨水平較最初投資時現貨價7.68元為低,再計及利息回報,實際打和點可望降至約7.36元。撇除碎股及交易費用等因素,只要中交股價調整後仍高於此水平,投資者仍可望在沽貨後平手離場。
透過ELI以折讓價收集新股,有機會將入貨價下調。但要留意的是,一旦新股上市後升勢不斷,則要直接持有股份才可分享升勢帶來之直接回報,至於ELI則只能獲取高息,故後者只宜配合投資者預期新股短線高位調整後,才再展升勢的策略。
註:數據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