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科學家》月刊報道,在佛羅里達州,有一隻叫梅菲的猴子,還有一隻叫納托的海豚,訓練出來一種智能:當導師問牠倆一個問題,如果牠們知道的,不但能挑選正確的答案,問牠們不懂的事情,牠們還學會在問答遊戲中的「棄權」:Pass,派司。
訓練的辦法是這樣的:當梅菲和納托答對一條問題,訓練師就賞牠們香蕉和魚之類的獎品。答錯了,沒有獎品,訓練師斥責牠們幾句,牠們一無所獲,不但覺得很失望,而且被罵一通,還很尷尬。
猴子和海豚,最後學會了如何避免失望和尷尬。問到牠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牠們就不會亂挑了,寧願棄權。牠們一派司,訓練員就不罵牠們了,只給牠們一張沒有表情的撲克臉孔。
漸漸,這對動物就懂得,玩問答遊戲,還有一個棄權的「止蝕位」,也就是說,除了對或錯之外,還有Pass這個第三選擇。
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寧願棄權,這種認知能力,是一門抽象而深奧的學問,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元認知」(Metacognition)。一隻鴿子、一隻公雞,甚或一隻狗,是不知道牠自己不知道什麼的,但猴子梅菲和海豚納托知道了,這是研究動物智商的一大突破,有了這種認知能力,也就擁有了「意識」的基礎,有了意識,下一步,就是會思想了。猴子和海豚,不是簡單的動物,以此類推,只要幫助牠們發掘意識,有一天,人類或可以與猴子一起作詩,跟海豚一起玩圍棋。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許多人卻不如這對猴子海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一知半解的事情,無論如何開口發表一通高論,不管為了曝光上位還是爭奪Sound-bite什麼的,對一個問題,非黑即白,不是褒捧,就是譴責,而不知道兩者之間,有一個智慧最高的第三選擇,叫做NoComment。
或許是從小考試,做多項選擇題的習慣:交卷的時間到了,還有幾題不會,老師教導:在最後時刻,不如亂撞一通吧,答錯了,也沒有更大的損失。
但美國的考試制,多項選擇題,就是不許亂碰運氣,ABCD選錯了一題,還要倒扣分。一有了倒扣這條懲罰的規矩,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迫着學生學會了「派司」,NoComment,不會加分,也不會捱倒扣,學會了老實。
英式的多項選擇試題,沒那麼苛刻,英國人打馬虎眼,讓你亂碰亂撞,結果,培養出一批猴子不如的政棍、議員、評論人,蘋果、橘子、西瓜,明明不知道三者的分別,卻又胡亂「點紅點綠」──做一個智者,要學學梅菲和納托,這不是騎牆,而是自知沒有足夠的知識底蘊選擇黑和白,不要叫主持人「畀貼士」,要學會說一聲: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