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起,食臘味。港人北上買臘味,要小心!廣東近日抽查市面多種食品,發現有近兩成半經精製加工的肉食製品不合格,主要是不合衞生標準與肉質欠佳,部份更含有超標致癌添加劑亞硝酸鹽和防腐劑山梨酸。其中被點名的12種有問題臘味,產自廣州和東莞一帶。當局直指有部份食品廠為追求更大利潤,選用劣質豬肉,而加工、存放方法不當,更導致臘味中的油脂容易氧化變酸變壞。
廣東省質監局這次共抽查了省內310家企業、合共335批次的精製加工肉食製品,發現有23.6%分別在多個衞生項目的指標以及標籤上不合格。這些問題食品,包括臘腸、廣式臘鴨髀、臘肉,另外還有豬肉脯、客家牛肉亁、五香豬肉亁、台灣熱狗腸、三文治火腿。其中,有12種問題臘肉是由廣州、東莞、江門、湛江等地的食品廠出產,部份更是當地的知名牌子。
大多存放過久
當局指,有16個批次的抽查樣本,分別在衡量肉食製品氧化變壞程度的「酸值」和「過氧化值」中不合格。另有五批次的樣本,在反映肉質是否鮮嫩的「蛋白質」含量上未達標。
該等肉製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除了是因為存放過久外,部份企業為追求更大利潤,選用劣質豬肉,或是未有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驗。而加工方法不當,如溫度控制不好,更導致臘味中的油脂氧化變壞。其中汕頭市食品企業集團鮀香臘味廠生產的臘腸,便被驗出酸值超出標準限值的兩倍多。
據廣東《信息時報》報道,另外七個批次的肉製品,則分別被驗出含有超標亞硝酸鹽和防腐劑山梨酸。當中包括廣東省梅州市展麗有限公司梅州展麗食品工場生產的客家牛肉亁,就被檢出山梨酸超標五倍多。
早前,重慶市渝中區工商部門抽查當地出售的醃裝臘肉製品,亦發現多達六成不合格。當局特別教導市民,在購買臘肉時要注意色澤是否鮮艷、肉身結實有彈性。而變質的臘肉一般色澤灰暗無光澤,脂肪呈黃色,表面有霉班,肉身鬆軟無彈性帶黏液。
《信息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