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熱戲:《傷城》構思多,漏洞更多

非常熱戲:《傷城》構思多,漏洞更多

「三十年精心布局」讓我想起《追兇二十年》,「有九十幾個可能性」教我想起《EightMillionWaystoDie》,作為以懸疑作賣點的電影,《傷城》在開篇已揭穿了兇手是誰,只留下「梁朝偉的殺人動機」及「金城武能否破案」給觀眾揣測。採用這種敍事手法,難免將故事的懸疑性降低,編劇莊文強與麥兆輝不會不明白此點,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傷城》有更大的野心,要把焦點放在兩位主角的心理層面上。觀眾被賦予上帝眼睛的視點,比兩位主角更清楚他們的處境。如果處理出色,這樣的安排能令觀眾產生很大的焦慮感,巴不得跳進銀幕,告訴主角A誰是真兇,規勸主角B別一錯再錯。「劉麥莊」有進取的構想,奈何實踐起來,不算漂亮。
首先,劉正熙(梁朝偉飾)的角色設定冰冷得過了頭。因為仇恨而變得麻木不仁的悲劇人物,性格理應沉鬱,但電影花了太大力度、太多篇幅去描寫他的冷酷,壞人形象過於鮮明,以致到了後期,觀眾即使明白了他的不幸,同情已是難以產生。他的悲痛無奈,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在《無間道》中,觀眾可以從鄭秀文身上,看到劉德華善良的一面;在《傷城》中,梁朝偉的內心掙扎,在結局前幾乎無迹可尋。反觀丘建邦的角色設計則相當成功,觀眾看慣了金城武飾演憂鬱小生,看到他變得幽默,角色抱持的樂觀態度,自然而然地滲透。
危機感減半,是《傷城》的另一弊端。在《無間道》或其他雙雄對決的電影中,無論忠或奸的角色只要稍有差池,都會令自己或至親身陷險境,甚至賠上性命。而在《傷城》中,即使金城武最終發現不了真相,他也不會失掉一根頭髮,仍可與舒淇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
漏洞或疑點多,是另一失色之處。連環姦殺犯被捕,判刑該不止三年,是否成功逃獄了?他給梁朝偉打的恐嚇電話,內容同樣撲朔迷離。假如他是根據行兇手法的相似度,猜出真兇是誰,那麼,他因何仍要謀害財產繼承人徐靜蕾,「明益」仇人?最大漏洞,莫過於那塊球拍,梁朝偉心思縝密,明知道金城武常到訪,怎會將球拍隨便放在家?
透過受傷的兩個男人,電影探討了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命途差異,再把寓意延伸至一個城市:在三年間經歷了沙士疫潮及股市狂潮的香港。在最悲觀的2003年,那些仍能保持樂觀態度的香港人,相信今天已很富有。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