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緻的圖文紀念冊《武生王靚次伯》中,除了四叔生平和舞台電影全紀錄外,還看到珍貴的戲班宣傳廣告。二三十年代很多藝人喚「靚×」,掀翻抄錄,除靚次伯外,還有靚朱、靚榮、靚少佳、靚新華、靚順財、靚坤山、靚中山、靚文、靚紅玉、靚冠、靚少華……
「新×」亦不遑多讓,靚次伯的兄長便是新太子卓,此外,新靚昭、新貴妃文、新靚仙、新有、新珠……近代的有新馬師曾、新薛覺先、新白駒榮、新芳艷芬、新劍郎……
喚「靚」,是自戀也是自信。喚「新」,則表明後學、新浪,亦藉此引起聯想,事半功倍。
戲班中喚「新」的多,用「蓋」的少,京劇藝人也有。但若非本姓,改名「蓋×」,總覺帶點戾氣,似踢館,欠大度。明明是模仿,蓋不住,徒添笑柄。有本事自成一家也罷。「聲架×」、「公爺×」則威猛自恃。
通俗響亮的藝名,如子喉七、猩猩仔、飛天本、陳皮梅、紅光光、淡水元、小非非、娣仔、大牛潤、反骨禧、嫦娥英──生旦(男花旦)淨丑末都在。後來發現一位袁臘腸,笑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