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滙價在2006年雖然偏弱,但大部份時間總算撐得住,可是當大家忙於揀禮物、準備食火雞之際,大戶選擇在感恩節前夕發難,將美元推向低點,及後見略為反彈,然卻顯得乏力,唯一兌利率超低的日圓相對表現較強而已,那麼2007年美滙又何去何從?
投資者必須從幾方面來衡量美元滙價,當中包括經濟、通脹、雙赤以至地緣政治等。美國經濟放緩明顯,會否惡化,要視乎樓市表現,不少分析員認為最壞的時刻已過去,就算係,試問經歷過大病的人是否需要時間固本培元?那麼在樓按提款機失靈的情況下,又怎能對佔GDP七成的個人消費增長寄予厚望?
消費𣲷油,必間接影響投資,企業盈利若由06年第4季開始打後如ThomsonFinancial預測般僅能錄得單位數字增長,月來托到「索氣」的美股又是否值得憧憬。
停公布數據 惹人遐想
此外美國突然於3月宣布停止公布廣義貨幣供應M3之增長數字,決定頗耐人尋味,不無教人有一邊加息、一邊印銀紙之遐想。苟如是,則利用美元氾濫支撐的經濟假象,其後果更不堪設想,美元若因此貶值,通脹風險激增,精明之士必設法撤離美元資產,到時聯儲局又應作何取捨?
至於雙赤,油價高企、美元偏強,貿赤難大幅收窄,財赤則因反恐及受伊拉克駐軍拖累更是欲減無從。還有地緣政治,「雙伊」問題若處理不善,一有風吹草動,油價必被刺激而飆升,若向高位邁進,別說美國,全球都有難,美元會否因此受惠再成為資金避難所?未必!
滙翹 資深外滙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