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巴黎 - 陶傑

我愛巴黎 - 陶傑

聖誕新年小資產階級的熱門話題,是有沒有看過《我愛巴黎》這部法國的集體創作小品。如果看過了,最喜歡哪一個片斷?
二十個導演,以巴黎二十個地區為名,各說一個巴黎的人情生活小故事。法國人有這樣的文學傳統,十九世紀小說家巴爾扎克,寫過一部《人間喜劇》,以不同的短篇,串演現實的眾生相。《我愛巴黎》隱隱承襲了巴爾扎克的香火,用影像訴說巴黎的人情。
五分鐘的小舞台,怎樣講一個感人的故事?像一盒錦繡巧克力,我覺得最感人的一段是最後的壓卷篇:一個美國女人,從丹佛來巴黎學法文,過着孤獨的生活。她以為巴黎人很浪漫,其實巴黎的都市生活高傲而冷傲。她一個人住,一個人進餐,一個人在城市觀光,她說:有時候,身邊有一個伴侶多好,不過是在鐵塔上俯看壯麗的風景時,可以對身邊這個人說:「多漂亮,對嗎?」
但是她無悔來到巴黎,因為她感到與巴黎的風景融為一體:「我覺得我愛上巴黎,巴黎也愛上了我。」這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中國人文意境。一個中年美國女人,用帶美語口音的淺易法文獨白她的心事,這個片斷,把全世界的寂寞有情人的心都溶化了,不矯飾浮誇,這是最容易拍的一個故事,但編導沒有經歷過人生的長夜痛哭,也拍不出來,因此這個五分鐘的片斷也最難拍。
亞軍的選擇,應該是默劇演員的故事。一個小孩接受採訪,記者問他:你的父母是怎樣認識的?他答:他們認識在監獄。一個小小的懸念,由此展開,編導訴說了一個快樂而不凡的傳說,令觀眾心頭充滿歡欣。
還有朱麗葉貝諾芝演憶亡子的母親,還有一個負心丈夫,約了他的妻子在最初約會的餐廳見面,準備向她提出離婚,還沒開口,太太告訴他,自己患了末期癌症。《我愛巴黎》的小小敗筆在最後,把劇中人物在人海中串起來,太過像《真的戀愛了》的機場一幕了。然而瑕不掩瑜,好的電影,雖然在邊緣的小戲院,但天天客滿,因為這是一份心靈的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