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劇寫劇本,經常在劇本的描述內,加上感性修辭,我永遠會把這些感性的修辭刪掉,因為這只是出口術的伎倆。你的感性修辭無法在影像上呈現,那等如沒說。關於這點,《惡童日記》的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就經常在其著作強調。
《惡童日記》小說中,雙胞胎兄弟給自己發明了彼此的寫作練習,就是要忠實地描寫現實,其文章好壞的標準,是描寫的一切都必須真實,這標準知易行難,因為他們要避免使用感性修辭,必須認知他們心中的好惡,並非事實之真貌,例如他們不能寫「外婆像個巫婆」這樣的句子,因為這含有主觀成份,無法讓人清楚知道外婆的真實外貌,因此他會改成「大夥兒都叫她老巫婆」。對於特別照顧他們的傳令兵,也不能寫「傳令兵很和善」,因為這並沒有描述出確切的事實,和善是當事人對事物主觀的感覺,因此他們的寫作,必須是「傳令兵給我們兩條毯子」。創作該進行最簡約的情節,刪除一切附在句子上的情感與判斷,同時也消除對人性預設的隱藏和期待。
我總認為在劇本描述上,感性的形容都是一種創作人的出口術。你想表達哀傷、喜悅,該在劇本的人物、動作和語言上來表達,而不硬是在描述上插進去,因為這樣只讓人看到你對自己希望表達情感沒信心,於是強把那些情感在劇本上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