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口不斷膨脹,估計到了2025年,全球人口達80億人,但食物增長的幅度卻追不上人口增長,科學家想方設法增加糧食來養活幾十億人,遂寄望複製技術大量生產出最具飼料效率和生產效率的食用動物。
自世界首隻複製動物「桃麗」誕生後,有關複製動物可否允許食用,惹起不少爭議。
支持複製動物的科學家指,若複製食品獲准進入食物鏈,將造福養殖農戶,令他們有新繁殖技術,大規模複製最優質食用動物,令人類可攝取高營養的食物。同樣是地少人多的日本,也贊成複製動物,厚生省幾年前已指複製牛不存在安全問題,可放心食用。
複製牛成本15萬
或許有人擔心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布複製動物可安全食用後,市面上就會一窩蜂出現複製動物所製造的食物。
但有專家認為根本不用擔心,因為複製一隻牛成本要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用來作食材或牛奶成本太昂貴,相信複製牛通常只會用來孕育優質食用牛,但不排除複製牛年老也被送到屠房宰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