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晚上十時三十分開出的列車,經過一夜軟卧安睡,次天清晨七時前抵達福建永定。
短途旅行的妙處,不用準備、費時,只要有三四天、一兩天甚至半天,證件零錢齊備隨便跳上車讓它帶你進入新旅程、新境界。
阿偉是我的junior助手,福建永定客家人,剛來上班便告訴我,他們廖姓有一支在新界上水。
上車前與廖爸爸約好,這位幹部擔當導遊,永定最著名是它外圍的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村的中空圓頂土樓群,曾經被外國衞星拍到,誤以為是中國自製飛碟。
粵北以至江西南、福建幾乎西北全皆客家地區,圍龍屋、圍村與圓頂土樓遍佈山區,但田螺坑這相連組合在過去十年左右漸次名響海內外,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文化遺產。從中原翻越千山萬水來到嶺南的客家人安身山野地區,首要生存條件是溫飽與老少人身安全。在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山區築起智慧圍屋,既保障一家人共住,亦產生守望相助,關起大門抗外強、護內弱的實用性質。
土樓有方有圓,形容寬大,一所圍屋住上好幾十戶,一屋一族,中間大天井透氣納光,除了一道大門,對外窗戶不設,以防任何侵襲,五層樓高,近五十米直徑,似一座高大堡壘。不單止圓形圍屋漂亮,這粵北閩西一路過來梯田處處的風景很吸引,憑窗靜眺遠近,圖畫似的山水一幅一幅不停佈陣。風景之外,客家人從中原河南,始自千多年前由北至南的遷移史也亦十分吸引。
可能自己也是客家人……年前亞視拍攝的香港氏族特輯現身代表客家人,被新界鄧姓同族罵得死死,其實早自童年,祖父便給我們上了一課,「都是客家人」。新界原居民氏族大多居港久遠如鄧姓,自北宋至今近千年,文姓、廖姓少者七、八百年,客家變地主,都同化說本地話,改稱自己本地圍頭人,對移居至次等肥沃山區田土的後來者稱為客家人,其實族譜與祠堂大門巨型對聯便清楚指出「南陽承世澤……」,南陽屬中原河南,數百年或以前中原來者都是河南來的客家人。
原居民曾一度十分歧視客家人,甚至不予子女通婚。今時今日世界變,都急不及待往回歷史尋根,寶安(新界前身)之前在南雄,再之前在江西,再再之前在河南,一直搜過去,時勢與心態都寬容了,不再害怕自身本為客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