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破萬九創新高
06年香港財經界頭號喜事,首推恒指由10月底突破2000年高位18,302,屢創新高。回顧港股由年初約15,000點穩步上揚,至3月中商品牛市令升勢加速,短短兩個月升近1900點(12%)。後於5月中見頂回落,一個月內急挫約2000點,完全抵銷牛市帶來的升幅。
不過,受惠於大型國企來港上市,刺激港股重拾升軌,至今已升約4,000點,漲近30%。
今年可說是「新股年」,全年共有64家新公司掛牌。內地重磅股來港上市,造就港股刷新多項紀錄,包括新股集資額逾3,200億元、市值超逾12萬億元關口,每日平均成交金額亦由3年前約不足200億元,增至現時約400億元。12月更達高潮,有近20隻新股上市,平均每日一家;而且首日掛牌普遍升逾30%,當中以中通信(552)最厲害,大升85%。
截至11月底,香港的新股集資額已超越紐約,成為僅次於倫敦的全球第二活躍新股市場;若只計主板,更佔全球新股上市集資額約17%,高於倫敦交易所的15%,稱霸主板IPO市場。而港交所(388)的市值亦攀至15,687.4億美元,以約2,000萬美元壓倒德國交易所,晉級至全球第7位。
工行上市集資額冠全球
最矚目的新股非刷新多項世界紀錄的工商銀行(1398)莫屬,不但全球集資額最大,單計H股已達1249億元;亦是首次同時以A+H股形式在中港兩地上市。
短短3日半的公開招股,便吸引了香港97.7萬散戶認購,超額77.2倍,凍結資金4250億港元;若包括國際投資者和內地A股股民,全球總認購金額更達5000億美元(約3.9萬億元)。
工行掛牌首日,帶領恒指一舉衝破18400關,創新高見18465;單日成交額374.5億元,打破98年滙豐(005)的247.9億元紀錄;收報3.52元,較招股價3.07元高14.7%,每手賬面賺450元;上周五報4.4元,累升43.3%。
人民幣價值愈升愈高
人民幣屢創新高,而且升值速度愈來愈快,由去年底8.0702兌1美元,升至上周五7.8163,升幅達3.15%;12月初,中間價更突破7.82關。隨着美國代表團訪華,人民幣滙價創新高,
令資金流向人民幣升值受惠的H股,如內需、航空及房地產股,刺激H股指數屢創新高,上周五收報9593,逼近1萬點大關。
另一方面,4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先後公布了水泥、鐵合金、鋁、煤炭等數個行業的結構調整目標,旨在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人民銀行亦同時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今年人行共3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1.5個百分點,藉此抑制銀行信貸增長。
電盈奪英超撼低有線
電盈(008)風頭一時無兩。6月中,接獲麥格理及新橋的收購建議,但在沒有中央「祝福」下,第二大股東網通(906)嚴詞反對。及後,梁伯韜組成財團介入,藉收購盈拓以控制盈科;但當李澤楷知道財團名單涉及李嘉誠基金,隨即反對交易。結果收購在新加坡盈拓小股東反對下失敗落幕。
電盈旗下Now亦點起爭奪收費電視市場火頭,分別於11及12月份,以15.6億及4億元天價,購入英超聯及08年歐洲國家盃獨家轉播權,威脅有線霸主地位。但電盈股價卻未能受惠,至今已插水8%;相反有線寬頻(1097)則升了21%。
只有豪宅的樓市
豪宅一枝獨秀,價格按年升3.2%,山頂洋房更升9.3%,而中小型住宅樓價則微跌0.9%。市場預料明年豪宅市道仍持續暢旺,可升15至20%;相反,中小型住宅只有單位數增長。
市場追捧豪宅,促使發展商高價爭奪貴重地皮。上周二,山頂加列山道12號地王便由新地(016)以18億港元天價投得,呎價達42,149元,較底價高出1.34倍。根據地政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單是補地價的收入已達234億元,加上4次公開賣地售出5幅地皮,帶來70.6億元收益(廣播道1號以高於底價76%的19.4億元成交),全年土地收入為庫房帶來至少305億元。
金價油價狂升急跌
油價自05年初,由每桶42美元開展升浪,至年尾已達63美元;今年初雖曾一度挫見57美元,但其後受伊朗核問題、油管漏油及對沖基金炒作等刺激,於7月中攀上歷史新高的77美元。8月以後,因美國政府推出壓抑油價措施,加上油組(OPEC)減產,原油需求逐漸下降,油價急回至56美元。最後,油組決定減產,油價才回穩至63美元,全年幾乎無升跌。
金價則由年初每盎斯520美元開始上揚,3月起正值全球資源大升市,加上伊朗核問題引起的地緣政治風險推高油價,吸引更多資金湧進貴金屬市場避險,金價於5月中創歷史新高,報714.8美元;銀價亦攀上每盎斯13美元,其他資源價格如鋅和鉛都在倫敦創新高。雖然升市過後,普遍資源價格急速回落,但金價於年尾時仍企穩620美元,全年升近20%。
國泰鯨吞港龍擴版圖
全球航空業出現併購熱,除近月澳洲航空被財團提價收購,美國聯合航空擬與大陸航空合併;早於6月,香港也上演了一幕航空收購劇,國泰(293)以82億元鯨吞港龍,壟斷本港航空市場之餘,更藉此拓展大陸,打破多年來的悶局。
今次國泰能順利入主港龍,可謂出於政治妥協,讓國企中國國際航空(753)增持國泰,與子公司中航興業(1110)合共持股17.5%;太古(019)則減持國泰至40%。連同中信泰富(267)的17.5%,3家中資企業合共持有國泰35%股權。
銀行加時服務紛褪軚
7月初,滙豐率先宣布於9月4日起延長營業時間,提供7天服務,一改向來5天半營業;瞬即引來東亞(023)以及渣打等爭相仿效,其他銀行則採取不同策略應付,如星展延長全線分行平日服務時間一小時,以維持競爭力。
雖然銀行延長部份分行的營業時間,周六服務至下午4至5時,但由於銀行實行5天結算,周六、日只提供財富管理服務;因此未能引起市民熱烈回應,延長服務的分行人客冷清。
結果,延長服務實施兩個半月後,恒生銀行(011)率先重新調整服務時間,取消周日服務;隨後花旗銀行亦叫停,中小銀行紛紛檢討,只有滙豐繼續。
儲局換主席 美息難捉路
2月上任美國聯儲局主席的伯南克,4月底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暗示加息周期快將完結,消息帶動主要股市全面造好;但兩日後的一個宴會,他對CNBC女主播巴蒂羅莫表示,市場誤解了他的意思,道指從6年新高應聲下挫,債市亦同時遭殃。
5月10日聯儲局發表聲明,首次改變一貫用語,表示未來釐定息率的基準及聯儲局政策,將參考當時的經濟環境作準。換言之,聯儲局不再有既定的加息或減息周期,以後市場要不斷揣測該局一眾行長的心思。翌日杜指急跌142點,兩天共挫262點。
自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掌聯儲局,全年共加息4次,由4.5厘升至6月底的5.25厘,維持至今。
證券行爆煲倒瀉籮蟹
5月初港股大調整後,陸續有中小型證券行出事;首先是證監發現鴻運的財務報表有問題,懷疑隱瞞短欠2,800萬元流動資金,遂凍結其資產,影響約450名客戶。
7月初,大發證券亦出事,證監發現董事總經理郭活恩擅自挪用客戶股票,約1,600名客戶受影響,索償金額7000萬元。至8月,證監再勒令永業證券停業,負責人葉國基挪用客戶股票,5年間盜380萬元。
3宗爆煲事件當中,只有鴻運的客戶獲幸運之神眷顧,由已故金王胡漢輝之弟胡永輝注資,出手拯救外甥梁建民,讓所有客戶全數取回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