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亦華 香港教育學院四年級生
六七十年代,樹仁和理工、浸會等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當其他院校相繼接受政府資助而被升格為大學後,樹仁學院為了學術自主,不被「最高指示」牽着鼻子走而被迫保持私立「學院」的名字。今天它終於能得到官方正式確認為大學,實在令人鼓舞。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社會各界的一遍道賀聲中,卻有一所院校被李局長刻意「遺忘」?直至今天,這位聲稱注重教育的局長,對最大的教育培訓院校──香港教育學院的正名問題,還是不屑一提。
在香港要成為一間大學必須符合三個條件:必須秉持獨特的使命;接受與其他院校相若的撥款模式;及獲得學術自我評審資格。論條件,香港教育學院早於三年前便完全符合,可是李局長一時藉口說香港已有太多大學,一時又抹黑教院素質,對教院正名問題多番阻撓。
對一個在教院讀了四年的準畢業生來說,學校是否正名其實並不重要。可是當我看到一年級的師弟師妹,甫開學便說想當個真正的大學生而密謀集體退學時,心裏確實不是味兒。我並不是為了自己將來較易找工作而辯護,也不是為了替學校的正名問題「插隊打尖」,只是希望政府能把原本三年前就屬於我校的名字,還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