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圖徵銷售稅不果,正考慮其他開源方式。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昨日就建議政府以環保稅取代銷售稅,舉例政府若開徵膠袋稅、電腦及車胎回收稅,以及垃圾分類稅,每年至少可增加6.6億元收入,認為污者自付的環保稅款較銷售稅更得市民支持,兼且能夠改善環境及增加庫房收入,實在一舉三得。
指市民能負擔
蔡素玉昨日在港台節目《給香港的信》中指出,污者自付的環保稅款不但較為公平,更不會為低下階層造成負擔,強調「環保稅是一種無痛的開源方式,除了可令環境更加潔淨,更重要得到廣大市民支持」。
蔡素玉稱,若政府願意開徵膠袋稅、電腦及車胎回收稅,以及垃圾分類稅,估計庫房每年至少可以增收6.6億元,其中單以每個膠袋徵收5毫稅款,每年已為政府帶來2.5億元收入,又可減少5億個膠袋,大大減少膠袋垃圾數量。
政府若要求家居將亁濕垃圾分類,並分開徵費,每年可帶來3.85億元,每戶每月只約需付出16元,她相信市民有能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