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為何不當全職運動員?
A:我向來熱愛運動,中五畢業後,修讀了多個體適能課程,順理成章當了健身教練。後來,我開始玩技巧體操,這項目在亞運、奧運都沒有,但在世界運動會就有這比賽。老實說,認識這運動的人不多。不久,我轉玩仰卧舉重,每次超越自己的極限時,都無限滿足。我只有一百二十三磅,卻可以舉二百六十五磅的重量,很開心。我曾經三次在美國獲得一百三十磅輕量級冠軍,獲一千美元獎金。
雖然早前多哈舉行亞運,許多人對獲獎的運動員報以熱烈掌聲,勝利為他們帶來很大滿足感,但若運動員沒有國家的支持、贊助,他們根本無以為生。大部份運動員都賺不到錢,即使你拿了羽毛球職業賽冠軍,才得一千美元獎金,怎維持生計?我擅長的仰卧舉重,在本港或外國都很少人認識,多次參加比賽時,工作人員及參加者比現場打氣的觀眾還要多,這情況下,豈能當全職舉重員?
我今年已經四十二歲,已婚,有家庭負擔。約十年前,我由健身教練轉往理工大學修讀物理治療師的學士課程,其後再修讀碩士課程,現正修讀博士課程及從事研究工作。當運動員賺不到錢,所以我從來沒想過轉做全職運動員。
Q:你的工作使命是甚麼?如何配合運動員?
A:我是物理治療師,我的工作對運動員來說很重要。運動員經常會因訓練過度而受傷,便需要接受物理治療,每當我協助他們接受治療時,我會告訴他們我也是運動員,他們都很信任我,可安心接受最正確、有效的治療。
Q:你熱愛運動嗎?你如何看競賽運動?
A:我從小到大都熱愛運動,玩體操、健身,當健身教練及物理治療師都與運動有關。運動主要有兩種,一是為健康,另一是競賽,為奪獎而做運動。許多人甘願以很多不健康的手法,去換取競賽中的勝利,如跑步選手會吃禁藥,又如跳水運動員,也會因為急速衝力而導致眼角膜受傷,又如女舉重選手,練成如男人一樣的身形,相信都與健康很有距離吧。
Q:理想的運動是怎樣的?
A:我認為運動最重要是令人變得健康。香港運動員在亞運獲獎固然值得高興,但香港很多運動員也不是香港人,所以變得似宣傳多於鼓勵運動。大部份人看到自己人獲獎,都會感到民族優越感,但我不覺得中國人特別優越,任何國家只要投放許多資源訓練運動員,都可以在競賽中獲獎。
我認為若動用運動員的六十萬元獎金推廣運動,吸引更多人做運動會更有意義。如果中國願意將這些資源放在醫療上,善待貧窮的人,少些獎牌有甚麼所謂?香港搞馬術比賽,每匹馬要幾百萬元,這是有錢人的玩意,根本無法刺激港人做運動的意欲。奧運、亞運金牌多,不代表這個國家健康、醫療做得好,這不過是人工化運動的副產品。
本報記者梁美寶